環部爭取4年23億經費 盼拓展廢水處理綠色轉型

為推動廢水再利用,環境部向行政院爭取4年新台幣23億元預算,盼轉廢為能;透過廢水處理中的沼氣回收、發電,業者也有機會藉此獲得碳權。

環境部今天舉辦「廢水處理綠色轉型-啟動廢水處理能源化夥伴網絡」記者會,推動廢水處理能源化,籌組廢水生質能伙伴網絡,由造紙業做為示範,將逐步拓展至醱酵、商品、畜牧、石化等業別,預計2032年推動150場廢水能源化案場,初估年減碳達83萬公噸。

環境部向行政院提報「推動廢(污)水能資源化、低碳智慧化處理計畫」,爭取4年新台幣23億元預算,希望能補助創新研發技術、推動綠色成長基金投資淨零產業、建構技術平台以提供新興廢污水處理技術等多元輔導措施。

環境部次長葉俊宏表示,現在朝翻轉廢水處理的作法邁進,過去大部分都是用好氧處理,過程中要不斷曝氣、耗費很多能源;現在是推動減少耗能、甚至還能回收能源的厭氧發酵,配合廢水處理中可提供沼氣發電,也是一種綠能,對於2050淨零非常重要。

葉俊宏進一步說明,廢水資源化除了減少用電外,也可以透過躉購電價取得收益;此外,沼氣的溫暖化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8倍,等於處理1噸沼氣就減少28噸的二氧化碳,隨著排碳有價,諸如沼氣處理、或沼氣發電也可以取得碳權。

據國內生質能源售電統計,近3年售電總度數為1.4億度,其中113年以造紙業廢水能源化處理年發電量每家約1400萬度最高;初步評估約208家事業廢水有轉廢為能的潛力,以畜牧業131家數量最高。

正隆股份有限公司大園廠經理張子傑表示,正隆大園廠透過沼氣發電,可供3000家戶以上用電,年減碳量約1.4萬公噸;目前正在推動正隆后里廠沼氣發電計畫,近期就有機會啟用。

張子傑說,厭氧系統要操作的好,需依靠完善的技術,環境部推動廢水能源化的夥伴網絡,可以交流技術、也有母雞帶小雞的功效,讓更多廢水能源化潛在的夥伴加入。

永豐餘工紙綠能開發處副處長蕭振宗表示,近年執行龜山水資中心案,沼氣能源化打造綠電系統,每年沼氣發電量為500萬度,除了創能外,也可以節能約40%,降低廢棄物量約60%,估算減少2500噸碳排放。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