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七罷」撤不撤?/尤榛嚴

尤榛嚴
民進黨在726「大罷免大失敗」後,於30日舉行「第二十一屆第四十三次中常會」,發言人韓瑩於中常會後,轉述黨主席賴清德的發言,對於726罷免失敗,向公民團體與支持者致歉,並定調民進黨於8月23日的第二波罷免投票,會與每一個罷區公民團體「並肩同行」。中常委王世堅當場隨即發難,表示社會不該再撕裂,他反對民進黨再繼續進行大罷免。大多數在野黨派也主張撤掉罷免案,以尋求社會和諧和朝野和解。
天下事沒有十全十美的,到底823七位立委罷免案撤案和不撤案?當然各有何優、缺點,謹就輿情以及國家、社會前景,持平客觀的分析之。
壹、撤案的優、缺點
優點:
一、降低社會對立、促進和解。
二、罷免案帶來高度政治動員,可能使社會進一步撕裂。
三、撤案可釋出善意,有助於朝野對話與國會正常運作。
四、回應民意冷淡,避免資源浪費。
五、726罷免投票率與支持率皆不理想,顯示選民興趣不高。
六、持續進行罷免可能讓民眾產生政治疲乏,亦徒耗公帑與人力。
七、避免罷免機制被濫用為政爭工具。
八、罷免原設為民意監督手段,非政黨對決工具。
九、若政黨為報復性發動罷免,恐削弱民主制度的公信力。
十、有助執政黨展現大度與格局。
十一、停止報復性罷免,有機會爭取中間選民與年輕族群好感。
十二、賴清德若能「以退為進」,有利2026選戰布局。
缺點:
一、可能被解讀為政治妥協或示弱
二、對深綠或積極派支持者而言,撤案可能被視為怯戰或缺乏鬥志。
三、容易被在野黨或媒體操作成「承認敗選」、「內部矛盾」。
四、錯失制衡國會亂象的機會
五、若認為部分立委行為不當,如程序杯葛、言行偏激,撤案等同放棄監督與懲戒工具。
貳、不撤案(繼續推動罷免)的優缺點
優點:
一、凝聚支持者士氣,強化政黨戰鬥意志
二、對於不滿國會亂象的民眾,可給予「政治出口」。
三、有助於鞏固基本盤,防止支持者失望流失。
四、傳達對在野立委的不信任與警訊
五、將罷免行動作為對「濫權杯葛」的回應,試圖反制立法院改革破壞者。
六、若成功,產生政治震撼效果
七、一旦罷免成功,會強烈警示其他立委,並改變政治氛圍。
缺點:
一、罷免成功機率低,恐再度挫敗
二、726罷免失利,凸顯組織力與動員力有限。
三、若823再次失敗,對民進黨聲勢更為打擊,影響2026選情。
四、助長報復性罷免惡性循環
五、在野黨恐反制發動下一波罷免,讓政治陷入無限對抗。
六、立法機關無法專注立法,國政空轉。
七、民眾對民主制度失望,政治冷感加劇
八、政黨若以罷免為選戰延長賽,將削弱民眾對選舉制度的信任。
結語:理性權衡「情勢」與「原則」
情勢層面:726結果已顯示罷免運動熱度不足,民意對報復性罷免興趣不高,若再推罷免,風險極高。
原則層面:罷免權是公民憲政工具,應以立委是否違背選民期待為核心,不應淪為政黨操作工具。
建議思維:
撤案不是示弱,而是止戰」;罷免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民進黨若能適時止損、轉化罷免能量為議題倡議與制度改革,或能在政治道德與實際利益間,找到最好的平衡點。(照片本報資料照)
- 記者:台灣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