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投書國際期刊內容有誤 中國醫大附醫致歉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名醫師在國際期刊「刺胳針」的讀者投書內容被指有誤,中國醫大附醫昨晚發布聲明針對內容錯誤致歉,已詳列整理錯誤處,向期刊提出更正申請。
「刺胳針」(The Lancet)日前刊出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名醫師的讀者投書,內容討論台灣健保體系處在崩壞邊緣,也提到台灣COVID-19的住院病人死亡率達58.2%,遭醫界人士認為「錯誤百出」及「一篇引用錯誤數據的投書」。
中國附醫昨天深夜發布聲明指出,關於台灣醫護人力短缺議題發表短文,引起台灣醫界廣泛關注與討論,投書醫師原意為從系統層面探討大環境所面臨的問題,對於內容中的一些錯誤,深感抱歉。
中國附醫表示,文內描述到台灣COVID-19的住院病人死亡率達58.2%,此處引用長庚醫院2025年發表於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的文章,其原文為長庚醫院COVID-19極為嚴重須插管治療的患者中,有58.2%的病人為感染Omicron變異株,並非死亡率。
至於投書內容提到台灣護理人力為每萬人有62名,中國附醫指出,此處有誤,應是2021年時,台灣每萬人有78名護理人力。
中國附醫表示,原投稿附件應為一個描述健康照護體系,各成員的交互作用,意在呈現照護體系的密切連結,但於刊出過程中因不明因素導致附件誤植。對於數據引用錯誤,造成台灣醫界困擾,作者深感抱歉,已立即詳列整理錯誤處,向期刊提出更正申請。
中國附醫強調,針對文章中提及後疫情時代因複雜病況帶來的醫療照護壓力,政府非常重視此問題,且已經由衛福部多次召開會議,與台灣各界及醫療院所溝通、建制有效因應策略。至於台灣健保實施以來,為台灣民眾所帶來超高標的健康照護,一直都是世界的標竿、也是全球的學習對象。
「刺胳針」(The Lancet)日前刊出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名醫師的讀者投書,內容討論台灣健保體系處在崩壞邊緣,也提到台灣COVID-19的住院病人死亡率達58.2%,遭醫界人士認為「錯誤百出」及「一篇引用錯誤數據的投書」。
中國附醫昨天深夜發布聲明指出,關於台灣醫護人力短缺議題發表短文,引起台灣醫界廣泛關注與討論,投書醫師原意為從系統層面探討大環境所面臨的問題,對於內容中的一些錯誤,深感抱歉。
中國附醫表示,文內描述到台灣COVID-19的住院病人死亡率達58.2%,此處引用長庚醫院2025年發表於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的文章,其原文為長庚醫院COVID-19極為嚴重須插管治療的患者中,有58.2%的病人為感染Omicron變異株,並非死亡率。
至於投書內容提到台灣護理人力為每萬人有62名,中國附醫指出,此處有誤,應是2021年時,台灣每萬人有78名護理人力。
中國附醫表示,原投稿附件應為一個描述健康照護體系,各成員的交互作用,意在呈現照護體系的密切連結,但於刊出過程中因不明因素導致附件誤植。對於數據引用錯誤,造成台灣醫界困擾,作者深感抱歉,已立即詳列整理錯誤處,向期刊提出更正申請。
中國附醫強調,針對文章中提及後疫情時代因複雜病況帶來的醫療照護壓力,政府非常重視此問題,且已經由衛福部多次召開會議,與台灣各界及醫療院所溝通、建制有效因應策略。至於台灣健保實施以來,為台灣民眾所帶來超高標的健康照護,一直都是世界的標竿、也是全球的學習對象。
- 記者: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27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