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新生、文化再現! 苑裡百年歷史市場動土 客委會助攻復興記憶場域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今(20)日上午前往苗栗縣苑裡鎮出席「苗栗縣苑裡公有零售市場上樑暨市場歷史建築修復工程動土典禮」,古主委表示,苑裡市場不僅是庶民經濟的聚落,更是族群文化交融的場域,未來新市場與歷史建築修復完工後,將提供民眾更安全、舒適且具在地特色的公共空間,持續見證苑裡人文風貌與生活記憶。
古主委指出,此次工程不只是硬體重建與修復,更是文化傳承與地方再生的實踐,客委會補助苑裡市場歷史建築修復案經費2,463萬5,000元,雖僅占總工程預算的25%,但在會內資源中屬重點投入,充分展現對文化保存的重視與支持。除了苑裡外,屏東竹田、台東池上等地也正在推動市場建設,而客委會對這些案件的補助比例甚至達到7至8成。
除表達對工程推動的支持,古主委也肯定苑裡地方文化的多元融合。古主委提到,苗栗是客家大縣,然而苑裡整體人口以閩南人為主,當地客家人口僅占約26%,族群組成孕育出語言與文化交融的特色。苑裡的客家人多能雙語甚至三語並行,不僅講客語,也通曉閩南語,展現高度的語言力與文化融合能力。
古主委說,市場是每個人日常都會接觸的生活場域,也是在地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空間,苑裡市場不僅是庶民經濟的聚落,更是族群文化交融的場域,客委會目前已在全台70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推動市場修建與活化,盼能具體落實台灣的多元價值。
包括立法委員陳超明辦公室執行長陳君豪、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副署長陳秘順、經濟部工商輔導中心主任雲瑞龍、苗栗縣副縣長邱莉莉、苑裡鎮長劉育育、台電公司中部施工處副處長陳昭仁等皆出席今日活動。
苑裡市場歷史悠久,前身可追溯至清代市集,於1907年建立。其建築採日治時期木構技術,極具文化與歷史意義,於2019年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不過,該市場於2018年遭逢祝融,經歷6年多的籌備與努力,如今迎來重建與修復的起點。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520 17:28:34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