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生 宜蘭閒置湧泉池活化成親水景點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推動農村再生,最新的案例是日前協助宜蘭員山鄉一處閒置湧泉池活化,並成了親水景點。

農村水保署今天發布新聞稿,介紹活化員山鄉湧泉池案例,與員山鄉蓁巷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活化當地閒置湧泉池,轉型成為機能多元的湧泉生態體驗教育園區,今年5月啟用。清除污泥後的湧泉池水質清澈,除為「水的故鄉」再添安全親水景點,永續理念更獲2025建築園冶獎評審青睞。

農村水保署說,蓁巷社區位處蘭陽溪高灘地,蘊含豐沛水源,也發展出深厚的水文化,蓁巷湧泉早年由水利設施轉型生活使用,因兼具生態及戲水功能,長年深受居民遊客的喜愛,近年卻因設施老舊破損溢淹沖蝕等問題而被迫關閉,

農村水保署台北分署長蔡金龍說,蓁巷湧泉生態體驗教育園區融入景觀休憩、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等永續理念,過去優養化嚴重的湧泉池,採清除淤泥、增加孔隙及三階段水道保護工設計,改善出泉效率並減少污水倒灌,重現清澈的天然湧泉水;池畔則利用鋼構拱橋及高透水碎石步道,構築為8字形的散步動線,沿線設置有洗滌區、活動棚架等設施,供居民日常親水活動使用。

蔡金龍說,湧泉也在另一側的生態池延續做為原生種水草復育基地,綠意盎然的複層植栽圍繞在外,除有助增加碳匯,營造出安全且適合生態觀察的優質水環境,導覽體驗可洽「宜蘭縣員山鄉蓁巷社區發展協會『水(的)故鄉』粉絲專頁」。

農村水保署說,宜蘭水文化豐富多元,同樣位於員山鄉的同樂社區「三角埤親水廊道」及雙湖社區「櫸山水水環廊道」,也是透過農村再生活化改造的親水秘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