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校友黃瑞仁 跌宕故事活出好人生

2025年,喜逢臺科大50週年校慶,校友齊聚歡慶,其中有許多校友承載不同的人生經驗,值得深入探訪報導。其中,臺科大材料所校友黃瑞仁經歷職業軍人、台積電工程師、創業擔任導演等不同角色,也把這一路艱辛寫成《把自己活成好故事》一書,以「故事」為主軸,分析闡述不同的人生觀。
黃瑞仁以自己為例說明,五專畢業及志願役退伍後,當年是一整年隨班附讀的情況下,才考進臺科大材料所。他在書上提到:「當你想唸書的時候,你就很會唸書,關鍵在於『你想』」。他進一步解釋,堅持與轉彎的差異在於:「想要,是轉身起跑;想清楚,是轉場衝刺。」而年輕就是本錢,「不怕走錯路,只怕排錯隊」在試煉的戰場上,沒有走錯的路,只要不是虛擲躺平,每一步都是風景。
提起在臺科大的恩師李嘉平教授,黃瑞仁回憶:「最深刻的事,從來不是教什麼,而是陪你做什麼。」當年每週六seminar討論後,實驗室眾人中午吃飯、下午到貓空泡茶,李教授就像父親一樣的陪伴,讓他低迴不已。
黃瑞仁在進入台積電前,曾於力晶半導體擔任12寸晶圓廠製程整合工程師,他認為人生還沒自我定錨的時候,可以「主動設定角色」,當自己有足夠的世界觀、歷史觀後,可以審時度勢,發揮影響力,於是他轉而進入台積電服務五年時間。「主動設定角色,是選擇成為誰;審時度勢,是選對時機做誰。」他如是說。
不過,關於當年毅然決然放棄高薪的台積電研發工程師工作,決定創業投身影音文創。書裡提到,黃瑞仁開始出現需要打電話請人提供工作機會的困窘,但他理解這一切,都是故事的一部分,沒有低潮,無法獲得一個「好故事」。
黃瑞仁強調,很多人都在「找貴人」,但「貴人不是找來的,是你先活成別人的答案,而貴人帶著問題來找你」。他回想,他的貴人從國中的陳麗華老師、五專的李正忠教授,到碩士班的李嘉平教授,都是他念書階段的老師。而自己在一些學校兼任老師後,才感受到:老師最大的成就是學生。他感性表示,工作之後,會體認到自己就是自己的貴人,因為只有造福,才會有福。「有人幫你點燈,是因為你的光會照亮世界」。
回顧以往,黃瑞仁認為,有「想像」的旅程會是很冒險的旅程,但有「想像」才有更多可能。先解構自己的人生,再運用「故事力」,就能更好地預測未來,把自己活成一個「好故事」。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731 09:35:30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