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妮.楊森與名琴相遇 有一見如故也有貌合神離
小提琴家吉妮.楊森10月將訪台舉行音樂會,她分享自己曾參與12把史特拉底瓦里名琴的錄音比較計畫,「有的一見如故,有的則貌合神離,能親身感受它們的音色,是極為特別的經驗。」
荷蘭小提琴家吉妮.楊森(Janine Jansen)2025/26樂季獲柏林愛樂之邀擔任駐團藝術家,她分享在計畫中她演奏過小提琴家克萊斯勒(Kreisler)以及米爾斯坦(Milstein)的琴,還有一些長期深藏保險庫、鮮少問世的瑰寶。
楊森2000年獲荷蘭基金會贊助,使用了第1把史特拉底瓦里名琴,這一演奏就是15年,「不同的小提琴各有特質,並非每一把史特拉底瓦里名琴都適合我。」楊森說有些拉起來就像好友一見如故;有的則是表面上契合,有的則複雜難解,無法言喻。
根據牛耳藝術發布的新聞資料,現在楊森使用的是舒姆斯基-羅德(Shumsky-Roed)的史特拉底瓦里名琴,「這把琴非常敏感、溫暖,雖然不是最具爆發力,但能在瞬間塑造音色,這對我來說比力量還重要。」
楊森2018年獲荷蘭約翰內斯.維米爾獎( Johannes Vermeer Award),這是荷蘭國家級藝術獎項,旨在表彰和鼓勵荷蘭各領域傑出的藝術人才。楊森也曾獲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之邀成為「焦點藝術家」。
楊森演奏時以動作聞名,楊森說她演奏時總是會移動或抖動,「有小提琴家可以保持靜止不動,但我認為這因人而異,有些人認為不必要的動作,在其他人看來卻不可或缺。」楊森認為動作不是重點,如何傳達音樂本身更加重要,「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真誠,不該讓人覺得刻意。」
楊森與薩爾茲堡室內管弦樂團(Camerata Salzburg)音樂會將於10月31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11月1日在高雄衛武營音樂廳演出,曲目包括孟德爾頌「漂泊者的回歸」序曲、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以及貝多芬「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
荷蘭小提琴家吉妮.楊森(Janine Jansen)2025/26樂季獲柏林愛樂之邀擔任駐團藝術家,她分享在計畫中她演奏過小提琴家克萊斯勒(Kreisler)以及米爾斯坦(Milstein)的琴,還有一些長期深藏保險庫、鮮少問世的瑰寶。
楊森2000年獲荷蘭基金會贊助,使用了第1把史特拉底瓦里名琴,這一演奏就是15年,「不同的小提琴各有特質,並非每一把史特拉底瓦里名琴都適合我。」楊森說有些拉起來就像好友一見如故;有的則是表面上契合,有的則複雜難解,無法言喻。
根據牛耳藝術發布的新聞資料,現在楊森使用的是舒姆斯基-羅德(Shumsky-Roed)的史特拉底瓦里名琴,「這把琴非常敏感、溫暖,雖然不是最具爆發力,但能在瞬間塑造音色,這對我來說比力量還重要。」
楊森2018年獲荷蘭約翰內斯.維米爾獎( Johannes Vermeer Award),這是荷蘭國家級藝術獎項,旨在表彰和鼓勵荷蘭各領域傑出的藝術人才。楊森也曾獲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之邀成為「焦點藝術家」。
楊森演奏時以動作聞名,楊森說她演奏時總是會移動或抖動,「有小提琴家可以保持靜止不動,但我認為這因人而異,有些人認為不必要的動作,在其他人看來卻不可或缺。」楊森認為動作不是重點,如何傳達音樂本身更加重要,「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真誠,不該讓人覺得刻意。」
楊森與薩爾茲堡室內管弦樂團(Camerata Salzburg)音樂會將於10月31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11月1日在高雄衛武營音樂廳演出,曲目包括孟德爾頌「漂泊者的回歸」序曲、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以及貝多芬「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
- 記者: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3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