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籲緩繳碳費 環境部:減碳轉型關鍵政策

工總今天發表2025白皮書,建議緩徵碳費。環境部回應,碳費繳交對象已有9成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可享優惠費率;並強調碳費非財政工具,是推動企業綠色成長與減碳轉型的關鍵減量政策。

全國工業總會今天發表2025年白皮書,建議緩徵碳費。環境部回應表示,碳費制度以減量為目的,透過優惠費率及高碳洩漏風險係數折扣,補助獎勵低碳投資,協助產業轉型升級。因應關稅帶來衝擊,環境部已將此因素納入高碳洩漏風險考量,目前正與經濟部研議中。

環境部指出,碳費制度今年上路、明年正式繳費,徵收對象今年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並經環境部審核通過者,明年繳費時即可適用每公噸新台幣50元或100元的優惠費率;自主減量計畫提報期限至8月底,總計已收到430廠提出,估占收費對象9成以上,其中更有67廠申請較嚴格指定減量目標(適用每公噸50元費率)。

此外,環境部說,在碳費制度下,發電廠只需繳交廠內自用及線損排碳的碳費,而石化業如符合高碳洩漏風險認定門檻,則可適用0.2的排放量調整係數(打2折);環境部以113年的排放量推估,台電公司、中油公司需繳納的碳費分別約為6.5億元及1.3億元。

至於白皮書提出同步實施台灣碳邊境調整機制(台版CBAM)訴求,環境部回應,國際間目前只有歐盟有明確CBAM法規,台灣碳邊境調整機制(台版CBAM)推動規劃將參考歐盟作法,先從過渡期申報產品碳排放量開始。

環境部進一步說明,目前已與水泥公會及業界討論對於產品項目有共識,鋼鐵業已與公會及業界討論,但對於適用產品及申報等尚需進一步討論中;預計於明年上半年完備相關法規後,正式啟動試申報,於116年申報115年納管產品碳排放量。

環境部強調,碳費並非財政工具,而是推動企業綠色成長與減碳轉型的關鍵減量政策;同時,環境部也會與經濟部密切合作,透過補助與獎勵,協助產業加速低碳轉型與升級,確保台灣能在全球淨零轉型與綠色科技競賽中持續站穩腳步,穩健前行。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