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畢業設計化為療癒的力量!臺科大校友攜手出版漫畫圖文書破解憂鬱症迷思

將畢業設計化為療癒的力量!臺科大校友攜手出版漫畫圖文書破解憂鬱症迷思
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憂鬱症人口已突破200萬人,且年輕族群比例逐年攀升,但社會對相關議題仍存污名化。面對這樣的社會現象,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校友白琳與林妤恒出版漫畫圖文書《小鬱亂入,抱緊處理》,透過可愛又神祕的角色「小鬱」,以溫暖明亮的插圖與淺白易懂的文字,陪伴讀者探索憂鬱症,消除社會的誤解與汙名化,讓更多人得以用輕鬆的方式正確了解憂鬱症的相關資訊。

「小鬱亂入」最初誕生於兩人就讀大四時的畢業製作主題,她們希望以設計的力量打破對憂鬱症的誤解,讓更多人理解、同理,並勇於尋求協助。隨後在出版社的邀請下,她們將作品延伸為出版品,書中內容更經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審訂,確保資訊正確。該書不僅獲選為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更在泰國推出當地版本後,長踞最大書店暢銷榜並蟬聯冠軍。她們期待藉由輕鬆且富創意的表現方式,讓憂鬱症議題不再被忽視或污名化,進而提升社會的心理健康意識。

兩人以「治療憂鬱症是一段旅程」為發想,創作漫畫圖文書《小鬱亂入,抱緊處理》,不論是憂鬱症患者或患者的親友,都能獲得正確的知識與支持,慢慢學會與小鬱共處。此外,白琳與林妤恒也持續經營「小鬱亂入 Depressy Trouble」網站與社群,自2015年來,已累積超過4.8萬名追蹤者,她們以活潑的圖文設計與淺顯易懂的科普內容,分享各類心理健康知識,讓讀者在情緒低落或懷疑自己可能罹患憂鬱症時,能夠透過這個平台獲得實用資訊。林妤恒表示,儘管自己有正職工作,仍會利用下班後或通勤的時間經營內容、撰寫貼文及回覆訊息,持續為心理健康議題投注心力。

在設計上,白琳與林妤恒可說是絕佳夥伴,兩人分工明確、各展所長,文字內容由兩人共同發想撰寫,白琳專注於插畫創作,而品牌視覺風格統籌、專案規劃與社群經營、對外聯繫等,則由林妤恒細心打理。《小鬱亂入,抱緊處理》出版後,兩人也陸續收到來自各界的回饋,白琳分享,有一次家人帶回學校的考卷時,意外發現試題的註釋竟引用《小鬱亂入,抱緊處理》一書的內容,讓她感到十分驚喜與感動,「完全沒想到有一天,我們的作品竟然也能出現在教科書考卷上」,這也象徵這項創作已成為知識傳遞的一部分。

談到在臺科大設計系的學習經歷,林妤恒表示,學校提供紮實的專業訓練與豐富資源,特別是在品牌設計與資訊設計方面的課程,對後續創作影響深遠。「臺科大不只是教我們怎麼做設計,更讓我們學會用設計思考去解決問題。」她也提到,系上也提供多媒體實作經驗,訓練她們跨平台、跨媒介創作的能力,讓她們得以運用動畫、社群圖文等形式延伸作品、觸及更廣大受眾。她特別感謝林廷宜教授的資訊設計課程:「教授指導我們如何拆解複雜資訊,並重新組構成易於吸收的圖文,這個能力對轉譯心理與醫學知識幫助很大。」

白琳笑說,雖然原本未預期會有出版社邀約出版,但自己一直對書籍情有獨鍾,即使自費也會出版,這本書也算是完成她人生清單上的一項心願。後來她們也募資獨立出版《小鬱亂入然後咧?阿焦也來參一腳!》,以漫畫形式紀實分享白琳確診焦慮症與憂鬱症的心路歷程,透過真實經驗,鼓勵同樣深受焦慮症和憂鬱症所苦的讀者「你不是一個人」。

白琳建議學弟妹多方嘗試修課,除了完成設計課業作品,也應精進外語能力、爭取交換機會增廣見聞,更要及早開始接案,累積實務經驗;林妤恒則鼓勵學弟妹保持好奇心與持續學習,勇於跨出舒適圈,探索跨領域技能與媒介並專注於找到真正熱愛並具影響力的創作方向。

談到未來規劃,白琳希望未來朝職業藝術家的方向發展,也期待將來能推出更多延伸創作,包含動畫、展覽等。林妤恒則希望在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平衡,持續在品牌設計與藝術指導領域精進,同時也希望《小鬱亂入》能多語言出版,讓更多文化背景的讀者都能接觸這個作品,並持續陪伴台灣讀者、發揮正向影響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