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推舊城區再生 老建築修舊如舊重現風華
桃園市推動舊城區再生計畫,選定桃園景福宮兩側店家為示範區,以「修舊如舊」手法,將原建築構造型式透過新工法還原,拆除舊招牌、整理管線,重現特色原貌,展現紅磚質樸風格。
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市府推動舊城區再生計畫,選定桃園景福宮(大廟)左右兩側店家為示範區,整修工程將原建築的老舊招牌、帆布拆除,進行立面修復、窗戶更新、整理凌亂管線,也在適當位置增設冷氣格柵,共整理22戶重現建築原有風貌。
住宅發展處處長陳智仁說,景福宮東側為民國40年至50年代,以紅磚建成的和洋風格街屋,共計12戶,與具文資身分大廟派出所一排。經過復舊整理,街景有如回到50年代的質樸桃園。西側建築多於民國60年到70年間翻修為4至5層樓透天厝,可見當時建築特色,以景福宮為中心形成左右兩側不同時代建築的對話,晚上建物立面打上柔光,與景福宮相互輝映。
陳智仁提到,計畫除拆除老舊招牌、整理管線,市府也和參與立面改造店家討論喜歡的招牌樣式,每家店的招牌都來自屋主想法,接下來將啟動第二期計畫,預計10月上網招標,對大廟西側、廟後博愛路口多個店家進行立面改造。另外,大廟前中正路上舊城區公告示範區內店家,也可向都市發展局申請特色招牌補助。
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市府推動舊城區再生計畫,選定桃園景福宮(大廟)左右兩側店家為示範區,整修工程將原建築的老舊招牌、帆布拆除,進行立面修復、窗戶更新、整理凌亂管線,也在適當位置增設冷氣格柵,共整理22戶重現建築原有風貌。
住宅發展處處長陳智仁說,景福宮東側為民國40年至50年代,以紅磚建成的和洋風格街屋,共計12戶,與具文資身分大廟派出所一排。經過復舊整理,街景有如回到50年代的質樸桃園。西側建築多於民國60年到70年間翻修為4至5層樓透天厝,可見當時建築特色,以景福宮為中心形成左右兩側不同時代建築的對話,晚上建物立面打上柔光,與景福宮相互輝映。
陳智仁提到,計畫除拆除老舊招牌、整理管線,市府也和參與立面改造店家討論喜歡的招牌樣式,每家店的招牌都來自屋主想法,接下來將啟動第二期計畫,預計10月上網招標,對大廟西側、廟後博愛路口多個店家進行立面改造。另外,大廟前中正路上舊城區公告示範區內店家,也可向都市發展局申請特色招牌補助。
- 記者: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28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