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偕行社再啟幕 弎畫廊進駐打造全新藝文地標

歷史建築「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在完成修復與招商程序後,正式邁入全新篇章。經過約一年的委外經營評選,由致力推動當代藝術的弎畫廊(San Gallery)取得營運權,今(11/8)盛大舉辦開幕典禮。在葉澤山副市長及多位貴賓的共同見證下,ㄧ同揭牌宣告偕行社重新啟動,讓這座建於1915年的百年歷史空間,以嶄新姿態重新走入市民與旅人的生活。
弎畫廊負責人蘇三表示,偕行社位處臺南市區核心地帶,鄰近火車站、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321巷藝術聚落與臺南公園,周邊文化能量濃厚。弎畫廊選擇進駐此地,不只是場館遷移,更是對歷史空間的深度延續。開幕首展邀請臺灣重量級藝術家徐永旭,以《潤潤》為題,象徵「滋養與延續」,寓意藝術在時間、城市與土地間的流動。未來偕行社將以複合式藝文空間運作,結合展覽、閱讀、咖啡與文化交流活動,讓藝術在百年建築中持續發酵並與世界對話。
葉澤山副市長致詞指出,臺南作為歷史文化古都,擁有許多極具價值的懷舊建築,偕行社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此次重新開幕,不僅串連臺南市區的文化觀光軸線,也將成為國內外旅客必訪的新亮點。他期盼弎畫廊能以多元藝文活動深化城市文化精神,展現臺南人文薈萃的魅力。
偕行社修復歷時三年多,建築群由西至東共三棟,呈現日治時期流行的「和洋混合風」。第一棟為二層樓木骨洋風石造建築,外牆採拋泥式工法並保留木造窗框與半切妻式石板屋頂;第二棟為L型一層洋風建築,室內挑高成半圓弧形天花板,推測為當時主要集會空間;第三棟則採傳統日式格局,原具二層樓高煙囪,並完整保存浴廁隔間,展現軍人生活空間樣貌。
修復期間,團隊意外在牆體中發現一層黑色且帶七彩光澤的特殊夾層,經檢定為以「煉銅爐渣」回火產出的「孔雀砂」。研究團隊成功以實驗方式重現材料並應用於修復細節,為臺灣日治建築修復首度使用此技術,為偕行社的歷史再添珍貴篇章。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08 18:33:42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