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太陽照在桑幹河源頭/付令

付令
當我打開手機地圖,指尖劃動,思緒隨著河流的脈絡延伸,就像一場跨越時空的邂逅。
桑幹河,北京永定河的上游,一條蘊含著詩意的河流。據說在桑葚成熟的季節,它常常會乾涸,因而得名。我們熟知桑幹河,更多是因為丁玲筆下的小說《太陽照在桑幹河上》。陽光照耀之下,這條河流見證了無數農人的汗水與希望,也記錄了時代的變遷與滄桑。
沿著地圖上的河流軌跡,從河北到山西,我一路追尋。當在朔州往南,抵達忻州市寧武縣的大木廠村時,手機地圖告訴我,這裏就是桑幹河上游恢河的源頭。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地圖上的恢河上游,竟然連著西北方的一條大河,它向南流入東寨鎮的汾河源頭。那一刻,我仿佛置身於一個迷宮之中,汾河與桑幹河竟然共源了?
這與我所查閱的資料大相徑庭。桑幹河往東流淌,匯入海河水系;而汾河則一路向南,最終注入黃河。兩河之間,隔著一座管涔山,那裏有著著名的分水嶺村。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我又查看了國家權威的數字地圖。數字地圖上的標注更為全面,恢河大木廠村和小木廠的支流清晰可見,分水嶺南面的樺溝、車道溝等汾河支流也標注得一絲不苟。我恍然大悟,原來手機地圖上的異常,很可能是渲染的問題。
於是,我在手機地圖的社區發帖,指出了這個bug。很快,我的帖子得到了回復和感謝。這不禁讓我想起上大一時,我曾給地圖出版社寫信,指出行政區劃變更後他們很多標識的矛盾之處。編輯不僅回信感謝,還在新版出版後送了我一本。
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寫道:“燕京山上有大池,世謂之天池。”看著天地圖上管涔山(燕京山)的天池,閃耀著光輝,仿佛在向我發出邀請。我心生嚮往,渴望親眼目睹那些海拔兩千米的高山湖泊——天池、元池、琵琶海、鴨子海等海子。我還想看看那天池是否碧波蕩漾,遊魚逐浪;池下是否真的暗通恢河,成為一條謎一樣的大通道。我更想親眼見證,它們衍生的溪流或跌宕起伏,或委婉蜿蜒,或奔騰不息,或平靜如鏡,共同孕育無數生靈與文明。
《山海經》中曾記載:“管涔之山,汾水出焉。”我多想親臨“汾源靈沼”,看看石壁龍頭噴出的清泉,感受那份來自遠古的純淨與神秘。同時,我也嚮往著大小木廠村和分水嶺村,那些地方,沙棘林高聳茂密,恢河的涓涓細流在林下流淌,不急不緩,悠悠訴說著千年故事。
恢河河谷,這條通往大同盆地的神秘通道,北接大漠;分水嶺以南則是汾河河谷,通向太原盆地。這裏是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碰撞交匯之處,是歷史的見證者與記錄者。我夢想著有一天能夠親手觸摸一千多年前宋、遼兩國的邊界線,感受分水嶺石碑上的歷史痕跡,與這片土地上的河流、山川、文化、歷史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
讓太陽照在桑幹河源頭吧!在不久的將來,我會帶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敬畏,踏上這段追尋之旅,去親自感受那份來自桑幹河源頭的魅力與神秘。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