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與AI不只是娛樂 政大教授揭示幸福感科技新趨勢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李衣綸/台北報導
虛擬實境(XR)與人工智慧(AI)不僅是娛樂工具,更可能深刻改變人類行為、福祉與科技發展。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今(15)日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辦「幸福感眼鏡體驗分享工作坊」,從其「XR和AI驅動幸福感」(XR x AI induce well-being)研究切入,揭示沉浸科技如何牽動人類需求,並預測未來智慧穿戴裝置與晶片的發展方向。
「幸福感是驅動行為的關鍵燃料。」林日璇說,人類與動物在感受到幸福時,更容易重複某種行為,進而改變生活模式。她引用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實驗,當乳牛戴上VR眼鏡,置身廣闊草原的虛擬場景,心情愉悅下,產乳量竟顯著增加。這場工作坊是國科會「晶創人文計畫」2049 媽祖遶月太空站展的延伸活動,讓參與者透過沉浸體驗,理解人類需求如何影響科技產品與晶片設計。
林日璇分享了多種沉浸式情境,包括模擬黃斑部病變視覺、家暴受害者的處境、不同膚色族群的日常,以及被污染破壞的珊瑚礁生態。結果顯示,即便沒有任何說教,參與者依然會在體驗後產生態度與行為改變,如更加關心眼睛健康、支持海洋保育、尊重多元族群。
為了讓觀眾切身體驗,林日璇現場邀請聽眾戴上VR頭盔,並將沉浸畫面即時投影,示範幸福感與敬畏感如何誘發重複行為,並長期影響生活選擇。她預測,AI眼鏡與XR頭戴裝置未來有望取代智慧型手機,成為人們的日常標配;而人類需求的反饋,將推動裝置功能與晶片設計持續優化,塑造下一階段的數位生活方式與社會互動模式。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李 映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