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餐福利差距大!傳產控預算縮水吃泡麵 科技業員工餐爽嗑螃蟹胖13公斤

[周刊王CTWANT] 企業提供員工餐作為福利制度早已行之有年,但餐點品質卻因產業性質與公司規模而落差極大。近日一名網友在論壇Dcard抱怨,自己在傳統產業上班,午餐從原本統一訂便當改為廚媽現煮後,供餐水準每況愈下,預算縮水導致餐點貧乏,百人午餐經費僅3500元,平均一人不到35元,讓他無奈喊話「只吃泡麵怎麼搬重物?」而貼文一出,馬上引發熱議,更有網友對比分享,在科技大廠英業達打工時,餐點豐盛到曾吃到螃蟹,兩個月胖了13公斤,形成強烈對照。
原PO表示,公司過去提供60至70元的便當,後來老闆以健康為由,改請廚媽烹煮午餐。剛開始菜色還算豐富,但不久後就明顯縮水,每日僅用3500元採買,為100多名員工準備午餐,內容常見炒麵搭配一顆滷蛋,再加一鍋大骨豬血湯,有時甚至直接拿普渡用的泡麵翻炒上桌。原PO感嘆,公司為勞力產業,需要搬重物,卻吃得這麼寒酸,「這樣還有體力工作嗎?」
他更提到,老闆常在供餐當日不在現場,時常是與客戶外出或出差,但對外卻標榜讓員工吃飽才有力氣替公司賺錢,實際卻捨不得花錢在餐費上。
貼文一曝光,立刻引來網友熱烈討論。「說不健康改吃泡麵,邏輯超矛盾」、「一人35元,連小學生營養午餐都不如」、「根本是省錢藉口,連廚媽薪水一起算,公司每天都在賺」等留言紛紛湧現。不少人質疑這樣的制度根本不是改善飲食,而是削減成本。
同時,也有網友曬出自家公司的福利作為對比。有公司每日主菜吃到飽,也有企業每月補助員工2000元讓員工自理午餐。而一名曾在英業達桃園廠暑期打工的網友表示,公司每日供餐內容不僅豐盛,還曾吃到螃蟹。他自曝7月進公司時體重62公斤,短短兩個月到9月就暴增至75公斤,「真的是吃到胖」。
這起供餐差距引發的討論,再次凸顯企業福利背後的制度設計與執行品質。網友認為,若要以員工餐作為福祉政策,企業應兼顧營養、份量與實際工作負荷,而非僅以省成本為優先考量。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