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的湖?!亞馬遜水溫飆破41度 153隻海豚熱死浮屍湖面

[周刊王CTWANT] 亞馬遜真的「煮沸了」!巴西亞馬遜州特費湖(Lake Tefe)去年9月爆發大規模海豚死亡事件,原因竟是湖水高溫飆破41度,比按摩池還燙,讓當地大量淡水海豚活活被熱死。這起震驚國際的氣候災難,相關研究已於11月7日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剛好也與本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在巴西召開同步,成為熱帶地區暖化衝擊的最新警訊。

根據《CBS新聞》與《法新社》報導,這項研究由巴西馬米勞亞永續發展研究所(Mamiraua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水文學家弗萊施曼(Ayan Fleischmann)領軍。他回憶,當時特費湖邊出現大量亞馬遜河豚與短吻海豚(tucuxi)屍體,情況令人震撼,「那水熱得連手指都伸不進去」,視覺與心理衝擊極大。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巴西分會統計,2023年9月23日當週,該地區共發現153隻海豚死亡,包括130隻粉紅海豚與23隻短吻海豚。這兩種淡水海豚都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瀕危物種,當地甚至將短吻海豚視為河流守護者與幸運象徵。
研究團隊走訪亞馬遜中部10座湖泊,其中有5個湖泊白天水溫飆破37度,而一般亞馬遜湖泊的正常水溫大多在29至30度之間。最嚴重的特費湖,湖面面積縮水75%,不僅湖面高溫,連水底2公尺深處的水溫也一樣高達41度,幾乎變成「煮鍋」。
研究指出,高溫形成關鍵來自四大因素交互作用:強烈日照、淺水環境、低風速與高濁度。湖水越濁越容易吸熱,水位越淺越難降溫,加上無風帶走熱氣,導致整片水域持續加熱。此外,當地還出現日夜溫差劇烈變化,白天高溫41度,夜間驟降至27度,生物根本無法適應,進一步引爆死亡潮。
除了海豚暴斃,還有大量魚群死亡,甚至出現藻類爆發使湖面染紅,突顯這場災難不只是動物危機,更是一場生態與社會的全面衝擊。研究團隊進一步回溯NASA從1990年以來的衛星數據,發現亞馬遜湖區每10年平均升溫約0.6度,遠高於全球水域的平均變化,顯示熱帶地區正首當其衝地承受氣候變遷壓力。
弗萊施曼表示,「氣候緊急狀況已經來臨,這不是預警,是現在進行式」,並呼籲應建立更完善的湖泊長期監測計畫,並納入原住民、河岸居民與非裔社群參與環境治理。
英國伯明罕大學教授漢納(David Hannah)也強調,乾旱與極端高溫往往同步出現,不僅使水溫快速升高,河流流速也變慢,加劇對水生生物的威脅。他警告:「未來這種現象將更頻繁、更猛烈。」這場發生在熱帶雨林核心區的生態浩劫,正以最沉痛的方式提醒世界:氣候變遷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