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水壩落腳西藏 中國雅魯藏布江大壩引發水權、迫遷、生態危機
全球最大水力發電工程19日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舉辦開工儀式,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親自出席。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預估年發電量約3000億度,是目前全球最大水力電廠三峽大壩的3倍。

這項工程引發多方爭議,對下游印度與孟加拉的百萬居民來說,不僅有水源危機,萬一中國無預警洩洪,村莊可能被大水淹沒。新建的大壩是否如同三峽大壩般,要求當地藏民遷離、將文化古蹟沉入水中等資料目前都未公開。
三峽大壩的3倍 世界最大水電站
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又稱墨脫水電站,官方未對外公布工程規畫、期程等資料。根據《新華社》,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將興建5座梯級電站,總投資人民幣1.2兆元(約新台幣4.9兆元)。
新工程將取代三峽大壩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廠。根據2020年的估計,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年發電量達3000億度,將是三峽大壩的3倍,投資額約是三峽大壩的4.7倍。
水壩地點在雅魯藏布江的峽谷「大拐彎」,河道在此遇到南迦巴瓦峰,形成馬蹄狀的大彎,短短的50公里間,落差達2000多公尺,形成豐富的水力資源。工程將採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當地用電很少,多數電力都會輸送到其它區域。
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於2020年首次對外宣布,2024年12月正式批准修建,《人民日報》寫到,工程有助推動中國的「雙碳」戰略,對抗氣候變遷深具意義。雙碳指的是中國的「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
外界對工程所知不多,《紐約時報》2月的報導以「神秘的西藏墨脫大壩」稱之,專家評估,大拐彎位處峽谷地區,交通不便,加上技術挑戰,建設時間可能要花上10年。
鄰國印度與孟加拉為何緊張?
雅魯藏布江全長2900多公里,源自西藏,流入印度後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之後進入孟加拉,名為賈木納(Jamuna)。在孟加拉與恆河匯流後,從孟加拉灣入海。
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推出以來,因細節不明,讓下游國家更加擔憂。印度與孟加拉均對中國表達關切。《BBC》報導,印度阿魯納查省(Arunachal Pradesh)省長坎杜(Pema Khandu)憂心,一旦水壩完工,布拉馬普特拉河可能面臨「嚴重乾涸」。若水壩突然洩洪,那麼河岸部落將會被摧毀。
除了水源爭奪戰,印度河流科學教授魯德拉(Kalyan Rudra)也提醒,水壩會截留沉積物,導致下游土壤肥力下降,河岸和海岸侵蝕。

今年1月,印度外交部呼籲中國,「保障下游國家利益,並展開透明對話」。孟加拉也在2月致函中國政府,要求提供更多工程資訊。
西電東送 藏區環境與文化陷危機
《自由亞洲電台》(RFA)報導,過去數十年來,中國大力興建水壩,以提供工業與經濟發展所需的電力。東部的開發逐漸飽和後,開始在青藏高原開發。總部設於美國華府的國際聲援西藏運動(ICT)研究指出,短短十年間,圖博興建和規劃中的水壩數量已從114座暴增至193座以上。
這類大型水電站工程常涉及水資源、遷徙、文化、生態等問題,2024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就有數百人抗議崗托水電站被捕。崗托水電站位於金沙江上游,興建水庫須遷移數千名藏人,還會淹沒多座藏族寺廟,千年珍藏的藏傳佛教壁畫也會跟著消失。
喜馬拉雅地區經常發生的地震,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在今年1月才剛發生地震,超過百人死亡,數座水庫受損。《BBC》報導,墨脫水電站所處的區域生物多樣性豐富,且地質活動頻繁,建置水壩可能導致嚴重災害。

- 記者: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謝明珊、陳文姿 編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