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太多「災難新聞」身體恐發炎 醫教5招提升身免疫力

[周刊王CTWANT] 吃好、睡好還是覺得累或是常生病?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長期看災難新聞,「即使沒有感冒、沒有病毒,身體還是覺得累、發炎、免疫力下降。」建議多練習正念或是呼吸冥想,提升免疫力,或是走進大自然,也會讓心情變好。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發文,最近天災人禍的新聞特別多,從氣候異常、洪水、地震到傳染病。不少人都說:「每天看新聞看到心很悶,連身體都不舒服。」張家銘指出,「其實,這種身心連動的感覺,不只是心理層面的焦慮,身體真的有在回應我們的『情緒與感知』。」
張家銘說,「2025年《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的一項研究,揭開了一個我們早就隱隱察覺、但從未被證實的真相:我們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真的會影響免疫系統的運作。大腦不是旁觀者,它是免疫系統的指揮官。」
張家銘指出,「研究中,科學家請受試者戴上虛擬實境眼鏡,畫面中出現一個臉色蒼白、咳嗽的「虛擬感染者」,慢慢靠近觀者。結果發現,即使只是模擬情境,大腦卻立刻進入『警戒狀態』,啟動與感知威脅有關的區域,像是前額葉、頂葉與島葉。」
張家銘說明,「不只這樣,大腦還透過『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PA axis)」通知免疫系統準備作戰,讓血液中的先天免疫細胞(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s)變得活躍,就像真的碰到了病毒。也就是說,光是『覺得有危險』,身體就會開始對抗了。」
張家銘解釋,「我們看到的畫面,是身體的劇本;我們的感覺,是免疫系統的節奏。這樣的發現,讓人震撼又有點感動。原來,我們的身體不是等病來了才行動,而是早就『看氣氛行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長期處在災難新聞、疫情焦慮或職場壓力中,即使沒有感冒、沒有病毒,身體還是覺得累、發炎、免疫力下降。」
張家銘說,「減少每天反覆觀看讓人焦慮或憤怒的新聞;有意識地安排一段『無訊息時段』,讓腦袋與免疫系統都休息;選擇接觸一些帶來溫暖、希望、安定感的影像或故事;練習正念、呼吸、冥想,幫助身體『降速』回到平衡;多花點時間與安心的人相處,或走進自然、看雲、聽雨。」
張家銘指出,「這些行動看似微小,但背後其實是在重新設定我們的『神經-免疫系統』。因為大腦會相信您看到的世界,而身體會聽從大腦的指令。」
張家銘說,「健康,不是只靠吃得好、睡得夠,而是心理和免疫一起守住的堡壘。如果我們心裡住著太多恐懼與焦慮,那身體就會活在『準備要打仗』的假想中。而當我們願意為自己打造一個內在的安全屋,大腦和身體就會一起鬆一口氣。」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