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食餐廳與草鴞友善標章合作 將保育行動化作佳餚上桌
保育瀕絕物種,透過負責任的消費行為也可以!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繼4月16日屏東第一批農友通過東方草鴞友善農產品標章,7月再加入8位高雄的農友,他們共同承諾,友善耕種、不使用殺草劑、草生栽培、架棲架協助監測,並承諾不餵養遊蕩犬、放養家犬,避免影響草鴞棲息。這些農地生產出來的物產,也將與高雄翰品酒店、GIEN JIA、美蔬齋、龜時間goöod time等四家綠色餐飲指南餐廳合作,外食也能吃出保育態度。

帶著知識、理解踏入農業 種出自然共生農產品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自從2021年和高雄市、屏東縣政府合作東方草鴞「生態服務給付」,至今,超過百位農友、百公頃田區都是加入。分署長楊瑞芬表示,要達成生態給付標準實屬不易;如今,幾位農民仍願意在此基礎上,承諾不餵養遊蕩犬、放養家犬,取得草鴞友善農產品標章。這也是繼石虎、諸羅樹蛙後,第三個以野生動物保育為目的的標章制度。
加入標章制度的農友,打破過去認為農業只剩老農苦撐的印象,有的甚至不到30歲。從體育記者轉行,蔡青耘跟著爸爸從假日農民,轉身為屏東鹽埔專職有機農民,務農兩年多,主打為蔬食者補充Omega3的印加果以及東南亞移工最愛的紅毛丹,不但取得綠色保育標章,如今再添草鴞標章,消費者選購這些食材之餘,也能善盡負責任的消費行為。

和蔡青耘一起打拼的是鄭伃君,她形容畢業之後到務農之間的過程「很波折」。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系畢業後,她曾從事水上活動教練,水上獨木舟、浮潛等都難不倒她,也曾轉業烘焙業,餅乾、蛋糕、麵包,樣樣都行;一路摸索最後落腳南部務農。「並不是每個區域的農地都能加入這項計畫,我們的農地就位於東方草鴞棲息環境內,又是從事友善耕種。」愛動物的她,這些努力再自然不過。
在巴宏倫的田裡,聽得到草鴞的叫聲,只是至今仍緣慳(音同千)一面。他的農田種鳳梨,18個月收成一次,為了栽培符合有機規範的鳳梨,他必須不斷地與大自然鬥智、拚搏。這些用心,使得他的農田先後獲得生態服務給付以及此次標章認證。
不過,也有農地受限於物理環境因素,無法申請有機認證。在場農民親友中,林義哲是巴宏倫高職同學,大學到嘉義大學讀完農業管理公費班,四年已經完成公費義務。他的農場種植荔枝,因與鄰田隔離不易,難以取得有機認證而未能參與草鴞標章。

草鴞友善標章上菜 不靠顏值內涵學問多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也於7月23日在高雄翰品酒店舉辦的發表會,邀請高屏地區8位獲得「友善草鴞標章」農友參加,並與高雄翰品酒店、GIEN JIA、美蔬齋、龜時間goöod time等四家綠色餐飲指南餐廳合作,以獲得草鴞標章的農產品為食材,「餐桌上的保育行動」為理念,將「草鴞保育」入菜,無論是「草鴞田園蔬菜」、「水圳溪戲米胚芽」,或「微酵時蔬與煙燻紅甘魚」,味美之餘,也傳達著對土地與生態的顧念。
美蔬齋的負責人趙冠林即以鳳梨、紫玉米、綠竹筍以及豆包,創作「構葉豆排襯紫玉米碳烤蔬菜檸檬豆乳美乃滋」,將充滿纖維質與微量元素、卻須厚工處理的構樹葉搗碎,做成醬料,並以農友種植的檸檬搭配刺蔥組合成油醋醬,以檸檬與豆漿打成的純素美乃滋,為看似平淡無奇的蔬食增添味覺層次。
「農民以友善農法種出來的作物,雖然賣相不完美,但是吃起來對我們身體最沒有負擔;另一方面,若無通路支持,這些永續的物產很難抵達消費者的餐桌。」趙冠林說,對蔬食者而言,友善、有機的材料,更是有機精神強調的健康、生態、公平以及謹慎精神的實踐。

「復刻山河燉頂湯」是傳統農家將田間捕捉的田鼠(鬼鼠,山河)入菜的記憶。雖當代不再仰賴田鼠補充蛋白質,翰品酒店主廚阿華師,仍透過這道創作不忘傳統農家勤儉克苦的印象。不過放心,阿華師以雞腿肉代表山河,田鼠就留給田間的草鴞!湯品中添加來自蔡青耘田區生產的印加果和波羅蜜,再加入蓮子燉煮,是一道滋補養神的補品。
此湯使用的蓮子身世獨特。原來農友郭少鏞在田間為野生動物挖了一座小池子,讓牠們有飲水、庇護之處,並和這些串起生態系的過客交陪、溝通;不但種出蓮子,也記錄到彩鷸等水鳥,黑翅鳶也來訪過。

飲食中懂保育 領悟永續意涵年年有餘
「原生草鴞在台灣的數量不及500隻,非常稀少;如果能透過農民的努力,生產之餘維繫棲地,在田地間看得見草鴞的蹤跡、擴大草鴞的族群,那麼當綠色餐飲採用這些友善物產時,就能將草鴞吃回來。」綠色餐飲指南召集人何佳穎說。
這次屏東分署不但推動草鴞標章,並積極拓展通路,而與綠色餐飲成為夥伴。何佳穎提到第一次看到草鴞影像的心情,並思考能否透過飲食讓人與生態共好,使草鴞得以回到自己的家鄉。她為此帶著高屏地區綠色餐飲指南的餐廳主廚,到生產現場認識食材,將友善農產品變成餐桌上的佳餚。她歡迎所有取得友善環境標章的食材,與綠食餐廳合作,包括使用在地食材、維持長期採購,以支持在地友善耕種的農民,達成降低食物里程、減碳的目標。
草鴞棲息範圍內,目前已有屏東80幾處、高雄近20處農地投入保育。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洪孝宇表示,農田的操作對於黑翅鳶、草鴞等瀕危物種影響顯著,農友為了促進瀕危物種棲地改善投入保育行列,將促使大眾意識到農地保育的重要。他邀請社會大眾支持友善草鴞產品,共同保育草鴞。
此外,林保署保育管理組長羅尤娟表示,4年一次的草鴞調查在濁水溪一帶監測到草鴞出沒的紀錄。
大眾如何透過綠色消費善盡負責任的消費行為呢?目前草鴞標章農產品已全數上網,讀者可連結「友善草鴞農產品資訊網」認識標章意涵、每樣農產品生產地與農友故事,並進行選購。

綠食宣言背景
綠色餐飲指南(Green Dining Guide,GDG)響應聯合國SDGs目標,自2019年起發起「綠食宣言」運動,帶動廣大消費者實踐綠色永續飲食,倡議「吃的每一口都是未來」,與經營理念契合其六大原則的餐飲業者共同建立起「綠色餐廳」的識別。
- 記者: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高雄報導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