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學院前副院長許博欽任中山大學副校長 助力大高雄醫療發展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及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三方,日前簽署醫療合作契約,整合臨床及學術資源,協助市立民生醫院提升整體醫療服務品質。中山大學今宣布,正式借調臺灣大學醫學院前副院長許博欽出任副校長,並將擔任衛生局所屬市立醫院聯合管理中心委員會召集人,協助建構更完善及全人的醫療照護網絡,推動民生醫院升級轉型,規劃建立完整的附設教學醫院體制。許博欽強調,他將扮演「北臺大、南中山」的橋樑,期許自己將臺大百年醫學院的經驗帶進高雄,為南部醫療扎根。
「我是臺南人,半生都在臺北,去年10月慎重考慮後接下這份任務,安排病人約診、安頓學生,就像螞蟻搬家一樣,是浩大工程。」許博欽笑著回憶。他長期在臺大附設醫院執業,每月門診、癌症治療與開刀,需要照顧近千名病人,如今毅然南下返鄉,不僅是臺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的託付,更是出於對南部醫療發展的使命感。
許博欽表示,大高雄地區缺乏國立大學附設醫院,優秀學生往往北漂求學,卻因回鄉缺乏合適的臨床訓練場域,難以扎根。他希望協助國立中山大學強化這個項目,並改善「北部國家級醫院資源集中、南部不足」的現象。初期任務包含協助修訂學校醫療健康機構委員會章程、設立專責辦公室支援民生醫院轉型升級,以及協助民生醫院建立完善的組織架構與就醫安全管理系統等。期盼3年後,高雄民眾能認同並信賴由中山大學協助升級的民生醫院。
在中長期規劃上,許博欽的目標除了橋接連結臺大與中山的學術研究與教學,促成師資流動,比如讓臺大的教授南下中山授課,更要協助學校建立完整的附設醫院體制,朝向國立大學層級醫學中心發展,提升高雄醫療量能。他指出,最大挑戰是資深醫師人力不足,必須透過住宿與配套措施吸引北部教學醫院資深醫師南下,同時盡力讓中山大學醫學生在教育階段,理解「五大科」的重要性,勇於承擔醫師使命與社會責任,以扭轉目前偏向「輕鬆科別」的趨勢。
此外,許博欽在臺大不僅深耕臨床醫學,也有豐富的技術轉移與產學合作經驗。他曾主持多項政府計畫,參與產業創新、醫材研發及醫療品質提升,並榮獲國家產業創新獎與國家新創獎。他表示,這些經驗將帶進中山,協助高雄市立醫院聯合管理引入產學鏈結與科技應用,提升醫療品質與研究能量。
「有人說我是南北串接的領頭羊,但我自認更像是灘頭堡,要一步一腳印地打下基礎。」許博欽謙遜地說。借調至中山不滿1個月,他已深切感受到大高雄的熱情與中山團隊的朝氣蓬勃,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中山大學指出,加上許博欽,中山共有4位副校長,已就戰鬥位置,將在校務推展上各展所長、分工合作,協助校務拓展,攜手打造更具競爭力與社會貢獻度的中山大學。
許博欽畢業於臺大學醫學院醫學系,並先後取得臺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及臺大EMBA會計與管理碩士學位。他曾任臺大醫學院副院長,並長期參與國家級產業與醫療計畫,擔任行政院經濟部傳統產業計劃醫療生技組召集人、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與國際創新研發合作計畫主審委員,及衛福部醫藥品查驗中心專家委員等,並擔任國家品質獎審查委員及考試院國家考試典試命題委員,累積豐富醫學教育與政策推動經驗。學術研究與教學方面,許博欽榮獲多項國際與國內殊榮,包括經濟部第2屆國家產業創新獎「年度創新領航獎」、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第8屆「國家新創獎」,並於日本婦人科醫學會(JSOG)獲頒「會長獎」及「國際研究獎」。同時,他多次獲得臺灣大學研發創新傑出獎、傑出導師獎、五度教學優良獎,以及臺大醫學院「最佳臨床教師獎」與臺大醫院「傑出研究獎」。此外,亦三度榮獲「徐千田防癌研究基金會優秀論文獎」,展現其在臨床與學術跨領域的卓越成就。
- 記者:今傳媒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