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借就是贏?他試算「信貸投資法」All in 0050滾出3千萬 網友吵翻兩派開戰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隨著理財風氣盛行,不少上班族尋求更快達成「財富自由」的方法。近日,一名護理師在Dcard上發文,主張與其每月定期定額,不如每8年貸款100萬元、All in 台股ETF「0050」,預估30年後資產可突破3000萬元。這種「借錢投資法」隨即掀起網友激辯,有人力挺「有債才有紀律」,也有人直呼「這是玩火」。

示意圖/擷取自 免費圖庫Freepik
原PO表示,自己目前每月投入1.6萬元定期定額買進0050,但若改以信貸方式操作,每8年貸款100萬元、共3次投入,按長期平均報酬率推算,本金約300萬元,30年後總資產有機會上看2000至3000萬元。他認為:「定期定額太慢,有貸款壓力反而會讓人更有投資紀律。」
貼文曝光後,留言區瞬間炸鍋。支持者認為這是「年輕人用槓桿換時間」的思維,紛紛回應:「我下個月房貸撥款500萬,也打算直接幹進去」、「敢借就是贏的開始」、「在能承擔風險的年紀,太保守才是最大風險」、「不要等信貸滿,兩年後再轉貸再買一筆也行」。
更有「實戰派」網友分享經驗:「我第一次踏入股市,就是整筆信貸丟進去,報酬率比定期定額好太多」、「去年貸150萬買50正二和00757,如今漲了三成多!」不少人認為,只要收入穩定、能撐過波動,「借錢投資」反而是一種強迫自己紀律的方式。
不過,也有不少網友潑冷水,提醒「投資不是數學題,是心理戰」。有人指出:「這筆錢是借來的,不是閒錢,壓力會讓你夜不能寐」、「理論再漂亮,遇到股災一樣崩」、「如果失業或利率上升,你還得起貸款嗎?」也有網友酸說:「要是這方法穩賺,大家早就財富自由了。」
根據理財網站分析,借貸投資確實能在報酬率高於利率時放大獲利,但風險同樣倍增。回測2003至2022年的台股資料顯示,單筆投入0050的報酬率多數優於分批買入,但若市場反轉,借錢投資者將同時面臨虧損與債務壓力。專家提醒:「真正的風險不是報酬率,而是現金流。」
理財顧問建議,投資策略應量力而為,借錢投資屬高風險行為,並不適合所有人。若收入不穩或無法承受市場波動,應避免過度槓桿操作,「追求報酬沒錯,但千萬別讓理財變成壓力來源。」
《引新聞》提醒您: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投資
者應依其自行判斷。
更多引新聞報導
不滿夫捐精給弟媳生子!人妻怒罵「跟老公的哥哥偷情」連發16篇文 恐嚇殺姪女遭判刑
BLACKPINK謝幕高雄!Lisa「獨留台灣」引聯想 網瘋傳LV三公子愛相隨
- 記者:編輯中心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