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的聲音不再邊緣化!十大議題深度討論 吳威志總結政策建議 麥玉珍:下一場我們高雄見!
記者王百佑 鄭儷絲/台中報導
由立法委員麥玉珍主辦的《母親節暨新住民基本法交流座談會》,於5月25日在台中潮港城餐廳圓滿落幕。此次活動不僅是向母親致敬的節慶活動,更是一場深度探討新住民政策落實、倡議權益的實質座談,成功吸引來自各地的新住民、新二代及關心移民議題的民眾踴躍參與,會場座無虛席、互動熱烈。
新住民不只要被聽見,更要被看見、被落實!
主辦人麥玉珍委員表示:「《新住民基本法》雖已於去年底三讀通過,但許多施行細則與子法尚未到位,導致在實際生活中,許多新住民的權益依舊處於真空地帶。這場座談就是要透過親身經歷與真實聲音,推動法規補全,讓法案『落地』,讓制度真正『到人』。」
六位重量級講者分享 實務與政策並進,現場特別邀請長期關注新住民議題的六位專家與實務工作者擔任講者,從不同層面剖析新住民的處境與政策需求:
• 謝涼(臺中市新住民團體聯合會理事長):分析社會福利資源分配與實務問題
• 徐春鶯(民眾黨大陸委員會主委):分享定居與移民手續困境
• 張中漢(台中青諮會委員):揭露新二代教育、升學與就業障礙
• 吳威志教授:以勞動法觀點剖析移民與移工處境,並提出具體修法建議
• 張其祿教授:聚焦多元族群與教育政策融合
• 陳清龍(台中市議員):鼓勵新住民勇敢參與公共事務、投身參政
此外,立委楊瓊瓔、彰化縣議員張雪如、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李貞秀、民眾黨中央委員蔡壁如等貴賓也到場力挺,一同見證新住民力量的崛起。
十組分議題圓桌論壇 底層聲音直達政策中樞,座談會最具行動力的設計,是將與會者依據議題分為十組圓桌進行深入討論,由每組推出代表上台發言,提出具體困境與政策建議。十大討論主題如下:
1. 新住民社會福利
2. 新住民定居移民手續
3. 新二代的就學與就業問題
4. 勞工權益與移工制度改革
5. 教育政策與多元文化融合
6. 新住民參政權與政治參與
7. 移民法規與法律協助
8. 僑生的自我教育與學習資源
9. 移工就業權與雇主轉換制度
10. 新住民創業與投資支持機制
每一組的討論都直指制度缺口與生活難題,讓來自第一線的新住民朋友成為政策設計的共同參與者。
吳威志教授總結發言:改革不只制度,更是價值觀的選擇,針對上述十組討論內容,吳威志教授在會末進行總體回應與政策建議彙整,內容深刻而具行動指向。
1. 技術移工不受12年限制,政策已落實
2. 移工每三年可合法轉換雇主,費用約3-4千元
3. 建議修法落實家庭移工休假權益,透過長照經費補足例假日薪資
4. 就業歧視雖受限19種身份,但教育與生活權法未納入新住民保障,應修法擴大保障範圍
5. 強調外籍移工必須具備勞健保,保障工作安全與醫療權益
6. 就業管道建議強化三大機構角色:縣市就服處、就服公會、民間協會
7. 推動保留不分區「新住民名額」與地方民代名額,需修《政黨法》與《選罷法》
8. 呼籲補足新住民語言教師人力與資源缺口,尤其是台中地區特別嚴重
9. 提案讓尚未取得身分證的新住民亦可申請特定額度的銀行貸款
10. 建議擬定專屬辦法鼓勵中、東南亞人士來台創業,設立技術移轉與創投輔導方案
下一站:高雄!新住民之聲繼續擴大
麥玉珍最後宣布:「這只是開始,下一場座談會即將移師高雄,讓更多在地新住民參與討論,也讓這部母法真正長出腳、長出手!」她強調,自己的責任不只是代表,更是傳聲筒、推動者與監督者,將持續向行政部門施壓,推動新住民子法加速上路。
她也特別感謝所有參與者:「今天的你們不只是來聽課,而是寫歷史的一部分。新住民不只是台灣的一員,更是台灣未來的重要支柱。願我們一起努力,讓多元共融不只是口號,而是每個家庭、每位媽媽、每個孩子的日常。」
- 記者:編輯部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