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山東趕大集/付令

我在山東趕大集/付令

付令

在廣袤的齊魯大地上,遍佈城鄉的集市如同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裏描述了周村集市商賈雲集、車水馬龍的盛況,曾勾起我對古代市井生活的想像。而今網路文化大潮下,像拉麵哥、大衣哥這樣的平民英雄在網路上走紅,更讓好客山東進入了我的視野。懷揣著嚮往,我踏上了前往山東趕大集的旅程。

朝陽穿透薄霧,照亮了鄉間小路,也照亮了綠油油的菜地,一切都顯得那麼寧靜而安詳。踏入集市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瞬間將我拉入了一個熱鬧非凡的世界。人群熙熙攘攘,叫賣聲、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在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楊樹下,一位面攤老闆正專注地製作著拉麵。他約莫五十多歲,紅彤彤的臉龐上佈滿了歲月的溝壑,但那雙手卻異常靈巧,麵團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輕輕一甩一晃蕩,就變成了細長的麵條,再準確無誤地落入沸騰的鍋中。於是,我來一份早午餐——五元一碗的拉麵,上面還擺著幾塊“大肉”,若是加個雞蛋,也不過一元。老闆的笑容淳樸而真摯,他說,這就是他的生活,簡單而幸福。

不遠處,一位大嬸的海鮮攤同樣引人注目。她的攤位雖簡陋,卻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海魚。我隨手挑了一條手掌大的海魚,大嬸爽快地說:“四元,還幫你加工,清水煮就行,原汁原味,鮮得很!”灶台是用磚頭隨意壘砌的,旁邊幾張折疊木桌,雖不起眼,卻承載著無數食客對美食的期待。海魚湯果然鮮美無比,就是有點鹹。有時候,最簡單的烹飪方式,恰恰能保留食材最純粹的味道。

百十米外,一個簡易棚子內,一家八元自助餐熱鬧非凡。這裏成了附近務工人員的食堂,他們或三五成群,或獨自一人,來到這裏享受片刻的放鬆。架子上擺著二十多個菜,其中有五六個肉菜,青椒炒肉、番茄雞蛋、豆芽肉絲等,雖然素菜多葷菜少,但大家吃得很開心。還提供一元一塑膠杯的燒酒。我問老闆,這能掙錢嗎?他笑呵呵地說,也就賺塊把錢。遇到飯量大的,還得虧。他還說,自己之前就是附近打工的,知道來錢不容易,所以開這個“餐館”。在這裏,大家不用愁吃不飽,也不用愁花錢太多。別看店面簡陋,執照、衛生許可證啥的都齊全。

在這個農村集市,人們因為對生活的熱愛而聚集在一起,或買賣交易,或閒聊家常,寒暄、笑容、招手,傳遞著溫暖與信任。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如同拉麵哥的淳樸與善良,如同海鮮大嬸的熱情與實在,也如同自助餐老闆的慷慨與豁達。我明白,趕大集,是一種生活的儀式感,一種對簡單幸福的追求,也是一份縈繞心底的鄉愁。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