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傳承原民文化 桃園布農族射耳祭首登場

【記者 劉蘇梅/桃園 報導】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17)日上午前往大溪區,出席「桃園市114年度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布農族Malahtangia射耳祭」。蘇副市長表示,今(114)年桃園的歲時祭儀自布農族的射耳祭揭開序幕,接下來將接續舉辦各區歲時祭儀及豐年祭等活動,以延續原住民傳統、凝聚族群認同。歲時祭儀與豐年祭的舉辦,是希望讓都會中的族人除了努力打拼生活之外,也能夠守護祖先傳承的文化瑰寶,讓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得以在城市中代代相傳,成為臺灣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蘇副市長表示,布農族是臺灣的驕傲,早在1952年即被提報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世聞名的八部合音,顛覆了傳統音樂由單音到複音的線性發展觀點,改變了世界對於音樂發展的邏輯。布農族為桃園市第四大原住民族群,人數將近6,000人,布農族的文化不僅要持續傳承,也可以透過巧妙的設計與創意轉化,成為桃園甚至臺灣對外宣傳的重要文化符號。
蘇副市長指出,桃園的原住民族多數居住於都會區,如何在城市生活中持續傳承原住民文化,是市府與原民局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未來市府將持續辦理歲時祭儀、豐年祭等文化活動,支持族人延續傳統,一同感受原民文化的豐富與魅力。
原民局表示,桃園今(114)年預計舉辦11場歲時祭儀、各區豐年祭12場以及聯合豐年祭1場,共24場祭儀、豐年祭活動。今日布農族歲時祭儀是今年桃園第一場,別具意義。射耳祭是布農族的傳統祭儀之一,在布農族語中稱為Malahtangia,有「射鹿耳」之意,是布農族人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祭典活動。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包含祭槍祭、豐收祭歌、報戰功及飲酒歌等祭儀展演,並增設祭儀展示區,透過器物展示、族語展板與族人現場解說,讓參與者能更深入理解儀式精神與文化背景。
原民局指出,桃園是一座充滿幸福活力且文化兼容的城市,轄內原住民族人口數逐年增加,以每年近2,000人的增長數成長,目前已是在花蓮縣之外第二大的城市,截至114年3月統計已有8萬7,341人,並擁有臺灣原住民族完整的16族群的豐富文化。布農族是桃園原住民族的第四大族,族人主要居住分布在中壢區、桃園區以及龜山區等行政區。
今日包括市議員陳瑛、蘇偉恩、簡志偉、張秀菊、市府原民局長Panay Mulu、教育局主任秘書蔡聖賢、大溪區長徐景揚、桃園市原住民族布農文教協會理事長余仁文、原民會政務副主任委員谷縱‧喀勒 芳安Qucung Qalavangan、臺東縣延平鄉鄉長余光雄、代表會主席邱文俊等均一同出席。
- 記者:劉 蘇梅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