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批「三拍幹部」反面子工程 地方建了又拆百姓不敢相信政府了!

【記者 丁倩/台北 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中共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痛批基層官員「拍胸脯、拍腦瓜、拍屁股」,強調城鎮化不能搞「面子工程」。但觀察近年中國各地發展,從雄安新區到地方市政工程,諸如建設後又拆除、違規裝修、造景浪費等亂象層出不窮,與習所謂「務實發展」可謂背道而馳,令外界質疑這樣的喊話只是場面話,無法真正約束地方濫權施政。
習稱反對「面子」地方卻一再造「樣板」!《人民日報》報導,習近平在城市工作會議中強調,要杜絕形式主義,避免官員自以為是,強調「裡子比面子重要」。他批評所謂「三拍」幹部,指的是決策時拍胸脯保證、拍腦袋亂決策、最後拍拍屁股走人,造成爛攤子。不過,這番高談闊論卻與地方現實嚴重脫節。從習親自規劃的雄安新區,到各地建設項目短命、拆建循環、財政浪費情況頻傳,反倒成為所謂「形象工程」的最佳寫照。
亂象頻傳工程建了又拆!像是廣州白雲區的「灣區智薈園」,7棟樓花80天完工,不到兩週就全數拆除,理由竟是「手續不全」。民眾氣憤直問:「錢是哪裡來的?怎麼這麼亂花?」山西清徐縣則用本該用於水系整治與停車場建設的5.9億元,違規修繕政府大樓、種植不合地景的仿真椰子樹,最後連夜拆除。其他如成都金牛區斥資12億打造的對外交流中心、湖北1.7億打造後拆除的關公像、雲南花6億元建後拆的長廊,都被批評是為了政績而生的「面子工程」。
喊話歸喊話,體制沒變才是問題核心。台灣學者與時事觀察者指出,中共雖然高喊反形式主義、反面子工程,但問題根本出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官僚體系與政績導向文化。
每位地方官上任,為了升官就要「做出成績」,而這些「成績」往往靠快速建設、大型工程來堆疊。等換一批人,又重新來過,導致拆了又建、建了又拆,耗費的都是納稅人的錢。由於中國缺乏民選機制與新聞監督,這種「政績搭台、百姓買單」的惡性循環,就很難被制止。台灣政治評論者指出:「喊口號容易,改體制難。在沒有制度性監督與問責之前,中共再怎麼講反對『三拍幹部』也只是說說而已,基層照樣我行我素。」(照片翻攝畫面)
- 記者:台灣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