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琴聲共鳴兩岸弦音相牽 第三屆王連三大提琴藝術中心音樂盛會清流舉行

【記者 丁倩/福建三明 報導】11月7日晚,福建三明市清流縣龍津學校內弦音悠揚,「海峽兩岸琴牽·滬明山海協奏」第三屆王連三大提琴藝術中心音樂盛會隆重登場。來自台灣、上海、石獅及三明等地的藝術家與王連三大提琴培訓班學員同台獻藝,為觀眾帶來一場融合多元文化、傳遞兩岸深情的音樂饗宴。
清流縣與大提琴結下的不解之緣,要從王連三先生說起。這位走出清流的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是中國大提琴教育與創作的開拓者之一,被譽為「中國大提琴民族化創作的奠基人」。他讓西洋樂器融入中華樂韻,使大提琴在民族音樂的沃土上生根發芽。如今,大提琴音樂文化已成為清流城市建設的重要特色之一。
音樂會在培訓班全體學員合奏的《長空之上》中揭開序幕,深沉而溫暖的琴音如風拂山林,瞬間撫慰全場聽眾的心靈。接續登場的各類節目或技藝精湛、或情感飽滿、或古樸典雅,風格多元卻交織成一曲共鳴的海峽樂章。
小提琴獨奏《採茶謠》以清新婉轉的旋律,描繪出茶鄉晨曦間少女採茶的柔美畫面,悠揚的弓弦中透出山水間的靜謐與生機,令人心生嚮往。

▲稚氣未脫的王連三大提琴藝術中心少兒藝術班學員,大提琴合奏〈就是哪吒〉,琴韻中蘊藏無限希望與未來!
由南音藝術家林宏秋演出的《春光明媚》,以古韻悠長的泉州腔調,唱出春日萬物萌發的生機與人心向善的盼望。南音被譽為「中國音樂的活化石」,其緩緩道來的旋律與細膩唱腔,讓觀眾感受到閩南文化的深厚底蘊與人文柔情。
來自台灣的弦樂團帶來合奏《廟埕》,以音符描繪台灣廟口的人間煙火。琴聲時而如鼓樂喧天、時而如香煙裊裊,流淌出信仰與鄉情交融的溫度,也象徵兩岸文化在生活細節中的共通與共鳴。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王連三大提琴少兒班帶來的創意演奏《就是哪吒》。雖然演奏者年紀尚幼,卻氣度不凡,動作整齊、神情專注,當他們揮動琴弓、旋轉琴身,宛如哪吒翻海鬧浪,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觀眾席上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感動與驚艷交織成最熱烈的迴響。
此次音樂會的演出曲目不僅涵蓋經典樂章,也呈現多首創新作品,邀請本地音樂人、上海音樂學院精英及台灣演奏家跨海同台,從年逾古稀的長者到稚氣未脫的小學生,共同以琴為語,演繹出「弦無界、心相通」的動人篇章。
音樂會最後在培訓班全體學員合唱的《如畫清流》中圓滿落幕。悠揚歌聲中映照出山水清流的詩意,也凝聚了兩岸人民的情感共鳴。
作為第十七屆海峽論壇暨第四屆海峽兩岸(三明)鄉村融合發展論壇的重要系列活動,本次盛會以音樂為媒介,促進了兩岸藝術工作者與愛好者的深度交流,為滬明合作、山海協作在文化領域樹立了生動範例,更深化了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共同認同與心靈連結。
清流縣也因王連三而成為「大提琴之鄉」。這位生於1926年的音樂家,不僅是中國大提琴演奏家、作曲家與教育家,更是推動大提琴民族化發展的核心人物。清流縣依託其藝術遺產,長期致力於挖掘與弘揚其藝術成就,開辦多期「王連三大提琴音樂教師培訓班」,邀請福建師範大學教授授課,培育專業人才;並定期舉辦新年音樂會、藝術中心匯報演出等活動,如2024年的「弦動清流」音樂會,讓大提琴藝術融入地方文化脈絡,成為推動群眾文藝與城市形象的閃亮名片。
在悠揚的琴聲之中,清流這座山水小城,正以文化為弦,以情誼為譜,奏響兩岸共融的溫柔樂章!(照片記者丁倩攝)
- 記者: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