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朱靈到臧霸:三效思維下的用人分野與領導邏輯/李魚豪

李魚豪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年代,是一座取之不盡的人力資源與管理寶庫。英雄人物爭鋒、部曲錯綜、權力與信任的配置,不僅是史學研究者的興趣所在,更是現代企業與軍隊可借鏡的場域。回望這段歷史,有兩位看似邊緣、卻極具啟示性的角色,值得重新審視:朱靈與臧霸。
他們既不是曹操的嫡系,也不是這段歷史舞台的主角,但兩人的命運軌跡卻結構性地分歧:一位能力出色卻逐漸邊緣;一位不以武力著稱,卻成為曹操於青、徐二州防線的核心力量。這背後牽動的,正是現代管理學中反覆強調的「效率、效能、效益」三層次價值。
本文將以「三效思維」為框架,重新解析曹操的用人邏輯,並探討現代職場中,個人如何從「能做事」走向「能承擔戰略責任」的職涯躍升路徑。
朱靈與臧霸有一個關鍵的共同點:
兩人都屬於曹操陣營的「非嫡系外部人才」。
朱靈出身袁紹陣營,因欣賞曹操的個人魅力,決定「高鳥相良木而棲,賢臣擇明主而佐」;臧霸則是在泰山一帶整合並經營地方武裝,後因大勢所趨,先與呂布合作,後選擇歸附曹操。
理論上,這兩位外部人才的起跑線是相似的。但曹操最終給出的待遇卻完全不同:朱靈,從獨立將領逐步被收編,最終僅能在于禁麾下任部將;臧霸,受託青、徐等區域軍政,成為穩定曹操東方腹地的關鍵人物,甚至被封侯。
同樣是外來人才,一位被降格為部將,一位被封侯並鎮守東方。差別不在武力,而在四個字:位置價值。而位置價值的背後,正是「三效思維」展現力量的地方。
效率(Efficiency)是指「做事的速度與技巧」。
朱靈在這方面,有非常亮眼的表現:武藝過人、行軍果決、任務執行迅速。因此,曹操初期對朱靈寄予厚望,甚至讓他擔任監軍,與劉備同行作戰、討伐呂布。監軍一職,代表的是高度信任與技術能力的肯定。
然而,效率本身並不保證「向上流動」。它能讓一個人被看見、被使用,但不見得能讓一個人在組織內站穩。
臧霸在單兵作戰或急行軍的「效率」上,或許不如朱靈那般耀眼。但他的價值展現在另一種維度,整合地方勢力、率領部隊、以及鞏固邊境。這代表了一個職場核心事實:效率只是「能做事」的基本條件,不足以構成「能被重用」的理由。
效能(Effectiveness)是指「是否能做對事」。
朱靈之所以在曹營從受重用到被邊緣化,關鍵在於他在效能層級的失誤,「偏離任務本質」。
監軍劉備的任務在於監察、回報、確保不脫序。但朱靈卻未能識別劉備潛藏的野心,甚至在關鍵時刻未能執行「監控與制衡」的職責,導致劉備成功脫離曹操掌控。這顯示他在執行任務時,僅關注『完成行軍』,卻忽略了任務背後的『政治風險管控』。這便是效能層級的重大失誤。
當一位主管發現部屬「做事很快,但做得不準」,其結果通常只有一個:被降為輔佐角色、不再獨當一面。
臧霸則完全相反。他能明確理解自身角色:不是爭功,而是「穩住局面」。整合泰山武裝勢力、與呂布談判、協助曹操收回兗徐二州、並在曹操北上官渡後,守住青州戰線。這些都是「任務本質」的正確實踐。臧霸的效能,展現出組織最重視的能力:不帶來意外、不偏離軸線、不需要領導者分心處理後續問題。
效益(Benefit)是三效思維中的最高層次,代表個人行動對整體組織的影響。
朱靈的效益有限。他能作戰,但無法穩定一方。在曹操集團的戰略版圖中,他屬於「戰術級」人才,而非「戰略級」支柱。
臧霸則完全不同。他的效益表現為以下:其一,官渡之戰時,穩定青州,使曹操無需分兵顧慮東線;其二,曹操赤壁戰敗後,仍能守住徐州防線,不讓孫權從廣陵乘虛而入;其三,整合地方勢力,降低曹操後勤與地方治理成本。
這些不是單一戰斗的勝敗,而是「讓曹操能放心打一場大仗」的戰略價值。換言之:臧霸提升的不是自身的績效,而是整個組織的能力。
這個層級的效益,才是領導者願意放權、甚至封侯的根本理由。
綜上所述,從曹操的用人方式,可以整理並簡化為一條清晰的邏輯:
效率(會做事) → 決定能否被採用;
效能(做對事) → 決定能否被信任;
效益(讓組織更強) → 決定能否被重用。
朱靈停在效率層次,效能失準,效益缺乏,最終被降至輔助角色;臧霸則在效能表現穩定,並透過效益達到戰略層級的重要性。這不是個人喜惡與情感偏向,而是嚴格的組織邏輯。
從職場到軍隊,從企業到政府機構,人們往往陷入同樣的困惑:「我很努力、我很快、我很能做事,為什麼得不到重任?」
三效思維提供的答案是:
努力(效率)讓你有資格工作,正確(效能)讓你被信任,貢獻(效益)才能讓你不可替代。
能否升職、能否獲得權限、能否被賦予組織級任務,取決於你是否已從「做事的人」變成「讓別人能做事的人」,甚至「讓組織能前進的人」。
朱靈與臧霸兩人的軌跡,突顯了職場價值的三層進化:
一、效率:技術層級。你是否能完成任務?
二、效能:管理層級。你是否能完成正確任務?
三、效益:戰略層級。你是否能讓組織因此變得更強大?
歷史並不只是故事;它揭示了人性與權力運作的底層邏輯。效率讓你被看見,效能讓你被信任,效益讓你被倚重,而能走到最後的人,永遠是能創造效益的人。三效思維,正是理解這些邏輯的有效框架。(照片翻攝示意圖)
- 記者:台灣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