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跟AI聊天可行嗎?諮商心理師解答

不少人會使用AI工具排解心理壓力,諮商心理師認為,現行的情況可能還需要法律及倫理推動,但如果將對話的回饋和朋友分享,或許可成為還不錯的工具。(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NOWnews今日新聞] 近年因為壓力、情緒所引起的校園危機事件屢見不鮮,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針對大專院校原生進行調查,發現以大四學生而言,在面對壓力時可展現出較佳的心理韌性。也因為科技進步,許多人會使用AI工具,甚至出現情緒不佳時,也會找AI求助,諮商心理師也認為,AI在學術立場上目前可能還有一些需要努力的空間,但透過與AI的對話,把回饋與朋友分享,可說是不錯的工具。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年進行大專學生壓力調查計畫,結合「社會情緒學習(SEL)」的議題,廣納全台2558份大專院校學生樣本。參與調查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學系教授陳柏霖說明,結果可看到,以大四學生而言,在面對壓力時可展現出較佳的心理韌性,將壓力視為自我成長的契機,因應壓力的能力較好。
另外,仍有5%社會情緒能力較弱的大學生,因為對自己不夠瞭解,在生活適應和調適能力都遇到困難,校園仍需加強針對高風險族群的心理支持與輔導措施。
多數學生偏好面對面諮商 AI工具應用還有一段路
同時,在心理求助行為方面,多數學生仍偏好傳統面對面的心理諮商,也有部分學生嘗試使用AI工具調節情緒。台灣諮商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王郁茗說,透過與聊天機器人互動的過程可感受到被理解,但在學術立場上,會看到其發展速度很快,但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還需要銜接法律、倫理的推動。
王郁茗指出,AI新工具的使用是否可以真正提供實質協助,其實可先從和AI互動的過程,得到的回饋與好友、老師等分享後,可能就可以成為不錯的工具。
諮商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也呼籲,提升心理諮商資源的可及性,擴展服務範圍,並減少心理諮商的污名化,讓更多學生勇於尋求專業協助。
相關新聞
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台灣發生機率更高」!醫:1症狀別輕忽
台灣每5人就1人慢性蕁麻疹!醫:不是單純過敏 女發作三度送急診
10歲童中耳炎→敗血症!醫示警「1細菌」很狡猾:發燒超過3天小心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