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燦新觀念 擺脫農業宿命

注入工業化技術 引進企業化管理
在產業大量外移之際,鼎力興金屬工業公司負責人林榮燦選擇留在台灣,因為不想眼睜睜看著生意一落再落,他轉而出售鋼鐵加工製成的錏管,作為農民搭果樹的架子。想不到,這另謀出路的想法,竟讓他一腳跌進「農業」這充滿未知與變數的領域。


依市場導向生產 不看四時節令
穿著印有「鼎力興金屬」POLO衫的林榮燦,是金屬工業公司的負責人,也是金三角蔬果運銷合作社的經理,在工業跨足到農業的路上他走得辛苦。驅車前往試驗場的途中,他侃侃而談將工業帶進農業的想法,「傳統農民依四時節令生產,而工業界則依市場導向生產。」只要能做好風險控管,農業並不是弱勢的產業。
 
到了位於台中縣后里鄉的試驗場,林榮燦指著一五○坪的網溫室說:「所有想到能種的都試過了,最後選擇一般農民不易種植的牛番茄。」加上在台灣,舉凡速食店的生菜、牛肉麵店的湯頭……無一不需要它來提味,所以,市場需求量大的牛番茄便成為金三角蔬果運銷合作社栽培的首選。
 
目前全年都能穩定產出牛番茄的金三角蔬果運銷合作社,由十四位農夫組成,有的是建築公司老闆、鞋廠負責人、退休的金融業者……等,就是沒有農人。所以,研發出一套提供這群半路出家的農夫「按表操課」與「內部計畫生產」的標準流程,以便於生產基地依既定排程進行分期栽培與採收,更顯重要。


生產牛番茄 像座繁忙的工廠
雖然金三角蔬果運銷合作社選定栽種的牛番茄市場需求量大,不過台灣亞熱帶氣候高溫多雨的特性,卻讓栽培時的病蟲害頻頻發生。生性嬌貴的牛番茄根部易腐爛,林榮燦就改採保水性不足的椰絲纖維作為介質;為克服氣候的干擾與種植障礙,就再搭配上滴灌栽培的方式,整齊陳列著管線的試驗場,看來就像一座生產線繁忙的工廠。
 
一年四季都能穩定生產牛番茄的林榮燦認為,「生產穩定度夠,才有機會承擔市場的需求。」所以,他從溫度、溼度、光照度開始紀錄,到為番茄送水、送養分的量該多少?他都詳盡紀錄。因為如何在最小面積裡,種出數量最多、品質又高的番茄,這是很重要的實驗過程。
 
同時,為克服氣候的障礙,林榮燦還以經營金屬公司的經驗設計了「活動帷幕設施」,只要一個按鈕就能在晴天收起、雨天張開,不僅可以防蟲與防鳥,還能兼顧空氣的流通。在試驗場中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由精密的數據所支撐起來的。
 
接著,林榮燦走進一個長方體的金屬箱旁,打開拉門並按下按鈕,臉上泛著得意的神情:「肥料和水分的施灑全都利用自動化管理操作,控制每一區牛番茄的生長速度,一年四季都能採收了!」當灑水系統緩緩迎面而來,全身毛孔忽覺一陣清涼,而均勻沾在番茄幼苗上的水珠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以活動帷幕設施克服環境的干擾,社員也皆依循數據、標準化技術等模式,從事牛番茄的栽培。「雖然生產基地散布各地,採收後的牛番茄還是集中在台中縣后里鄉的中心集貨場,統一分級包裝與運銷。」林榮燦將生產、行銷與研發分開,以企業各有所司的組織思維出發。


控制生產變數 不斷精進
將場景轉換至鄰近一處生產基地,林榮燦表示,「下層的先種,經過兩個星期後再換種植上層的。」如此一來,就能縮短一半的收成時間,採收到單位面積產量不變的牛番茄。增加產量的栽培方式,還有他正在實驗的廢棄寶特瓶再利用。
 
掛在雙層架上的寶特瓶分別有六○○西西、一二五○西西、二○○○西西等大小不一的容量,採取半介質半水耕的方式種植牛番茄。林榮燦自豪地說:「從寶特瓶長出來的植株與袋耕的一樣,都長得好。」這是他現階段的實驗過程,因為寶特瓶的容量小、養分集中,一旦實驗成功,在台灣的荷蘭品種產量遠超過荷蘭,對他將是很大的鼓勵。
 
對於許多遵循老祖先智慧耕種的農夫來說,「看天吃飯」本就是每個農人皆須面對的問題,那還需要憂慮風險的管控以及研發與創新?不過,對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林榮燦來說,不厭其煩地找出種植的參數並將影響的變數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不只是從工業跨越至農業的目標,更是一個不斷精進的過程。


設立標準流程 加入產銷履歷
暑假期間,到金三角蔬果運銷合作社實習的台大園藝系學生林晉緯,親身經歷了許多學校沒教的事。原來下雨空氣中就有氮素、植物莖傾向的方位為東邊、操作不落實植物馬上就會顯現……,「在懂得植物想什麼的過程中,也愈發覺台灣農業競爭力的重要。」
 
對於林榮燦找出栽種牛番茄參數與規格化的作法,林晉緯很感佩服。雖然現代新農夫付出勞力的時間較傳統農夫少,但是,他們的工作內容更專業、分類的項目也更複雜。經過他多次實驗統計出的栽種參數中,有六○%是每個生產基地都要遵守的相同數據,另四○%則是依地區與氣候的條件進行斟酌調整。
 
從牛番茄生產、栽培、包裝到運送的過程,林榮燦自行研發出一套標準流程,還以企業化的管理經營開發出市場。堅持不模仿、不移植國外成功經驗的他,還讓牛番茄加入農委會的產銷履歷體系,建立起消費者對於牛番茄的信心。


走向國際化 創造高利潤
身為半路出家的農夫,林榮燦提起農業問題很有自己的見解,「台灣移植國外農業的作法,重複的問題很多且一再發生,唯有具備危機處理的技術與設備才不會不堪一擊。」正如金三角蔬果運銷合作社靠設施的輔助與精密數據的管控,以提早掌握病蟲害並達到食品的安全。
 
「台灣的農業向來走捷徑、學國外的經驗,空轉很久了。」林榮燦真正步入農業領域雖只有三年的時間,對於缺乏有效整合倒是看得很清楚。自從台灣加入WTO後,台灣農民面臨強大的競爭,唯有提升農業的生產技術,才是面對危機的方法。
 
現在金三角蔬果運銷合作社的牛番茄已經打出名號,林榮燦不擔心有更多模仿者出現,因為有競爭才會有進步。他認為,「台灣農業走向國際化的首要工作,就是要不斷地超越自己並解決各種問題和困難。」而符合品質規範、安全規範、時間控制以及足夠數量,則是走出台灣所需遵守的四大基本要素。
 
處於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林榮燦將農業面臨國際化的挑戰比喻為,「對付八國聯軍要用強刀利刃,而不是符咒。」他鼓勵,現代新農民採用現代化農業設施,來創造高產值與高利潤,以知識與工業設施克服栽培的障礙。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第3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