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彩繪的魅力─史博館長沙窯展

長沙窯是中國湖南省長沙市望城縣銅官鎮瓦渣坪村一帶的窯址群,在8世紀後期發展出的高溫釉下彩繪裝飾,為該窯最顯著的特色。長沙窯約在9世紀初開始大量外銷,蹤跡遍布亞洲各地,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乃至西亞各國都有出土,且以遙遠的波斯灣北岸西拉夫(Siraf)港市遺跡出土數量最多。
晚唐是中國陶瓷外銷的第一個高峰,長沙窯青瓷與越窯青瓷、邢窯白瓷、鞏縣窯白瓷、廣東窯系青瓷等,共同構築了此時期外銷瓷的主要內容。然而如果把地圖翻開,就會發現長沙窯的外銷是一件挺特殊的事情。作為一個深入內陸的外銷窯場,長沙窯燒製完成並裝船後,要沿著湘江穿過洞庭湖到長江,然後東行經過湖北、江西、江蘇,到揚州再換船才能解纜出海,這個路線相對於其它青瓷窯場要遙遠許多。

或說水路並不為難,然而長沙窯到底有何特殊之處,讓遠方的外國人願意灑下大單訂購?細看長沙窯的胎釉相當粗鬆,造型也經常軟塌變形,各種裝飾技法越窯系青瓷在技術上也完全可以做到,客觀地說,長沙窯的品質跟他的生意競爭對手――邢窯與越窯無法相比。或許長沙窯的成功,目前只能歸結於買方品味的問題――褐、綠釉下彩繪描寫的詩與畫充滿東方情調,結合淡米黃色的底釉,成功打動買家的心。

長沙窯的光輝僅有百年便突然歸於寂滅。直到20世紀末,神奇大買單才再度出現,這次是由台北歷史博物館下定,陸續購藏了長沙窯瓷器近百件,形成該館最龐大的古陶瓷收藏品類之一。為何史博館獨沽長沙窯一味?若是要擴充唐瓷收藏或專注晚唐貿易陶瓷研究,則越窯、邢窯、鞏縣窯、廣東窯系青瓷等也應著墨。最終答案或許也跟千年之前的買單一樣,同樣是感動於長沙窯獨特的釉下彩繪魅力,也因此今日我們有機會在台北歷史博物館的「館藏長沙窯展」中,一口氣欣賞長沙窯作品40餘件。

長沙窯的發展在100年間暴起暴落,興衰起幅之激烈,充滿戲劇性。若要深入理解這個神奇的瓷窯,必不能忽略三上次男與謝明良兩人的研究業績。三上氏早年親身踏查亞洲遺址所串起的長沙窯貿易之路,建立了長沙窯研究的基礎,而謝明良以近年長沙窯最大宗的考古發現「黑石號」沉船資料為主,對長沙窯研究史作了總結式的回顧與訂正,並詳細考訂了晚唐陶瓷的貿易路線,讓長沙窯貿易之路更為明晰,正可作為讀者觀展的輔助資料。

釉下彩繪的魅力─史博館長沙窯展

長沙窯的胎質比較粗鬆,十有九殘,古玩店常可見到多件殘器重拼的組裝貨,本次展覽也出現不少這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