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與蔡佳葳

蔡佳葳,台灣的行為藝術新銳,也是有著雄厚家族背景的藝壇新兵。她於2009年正式進入商業市場,由Osage畫廊代理。身為台灣昔日首富蔡萬春的孫女,也是豪門蔡家裡的唯一一位藝術家,蔡佳葳的出場,注定引人矚目。

梵谷特展「燃燒的靈魂」,正在歷史博物館吸引國人的目光。而梵谷曾經的一幅天價作品《鳶尾花》,在1987年的蘇富比拍賣會,以5390萬美元賣出,在那個當下,成為全球藝術品的天價榜首。這麼貴重的藝術品,就像羅浮宮典藏的《蒙娜麗莎的微笑》般,注定是要被防彈玻璃層層防護的。人們為了延續作品的生命,而努力不讓畫布腐朽。

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台灣一位新生代藝術家蔡佳葳,她用鳶尾花創作了人生的第一件藝術創作。作為當代藝術家的蔡佳葳,從沒有想過如何把自己的作品,完整地保存,她更著迷於觀察發生在作品上的千變萬化。

心經與蔡佳葳

崛起 從國際聯展綻放光芒

她,把心經抄寫在廚房陽台上的那盆鳶尾花,名為《花咒》。花草會腐朽,經文會隨之消逝,表相的物質毀壞了,但精神呢?當時,是2005年的紐約,蔡佳葳剛從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取得工業設計、美術和建築史藝術學士,進入了蔡國強工作室擔任助理。這件作品,更得到蔡國強的推薦,參加了當年法國卡地亞基金會(Cartier Foundation)的「夢想」展覽。心經與花,開啟了蔡佳葳的藝術家創作生涯。她的藝術創作是行為藝術,例如,在「夢想」展覽裡,她在花朵、豆腐還有磨菇上,寫上她從小就會背誦的心經,記錄著心經和不同物體一起成長、腐爛和重生的過程。她,試圖表達精神和物質的互動。

而她2005年的《青蛙咒》,將心經用墨汁寫在一張青蛙相片上,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隻滿是文字的青蛙。這件作品被收錄於《Art Past, Art Present》這本書裡,此書是美國大學不少科系使用的藝術教科書,蔡佳葳的創作頗具當代性,從她的行為藝術再到題材呈現,讓她成為少數讓美國大學生認識的亞洲年輕藝術家。 蔡佳葳,她可說是國內得天獨厚的新銳藝術家。她獨特的心經主題,再加上蔡國強的推薦,讓她的首件創作,就從全球逾千位年輕藝術家的申請中脫穎而出,入選成為卡地亞基金會六十位藝術家聯展名單。從此,這位1980年出生的藝壇新秀,就參與了一系列歐亞的展覽計畫,從2005年的巴黎卡地亞「夢想」展覽,到2006年的新加坡雙年展,到2007年的「毀滅雅典雙年展」,2008年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的「聖跡」展覽,再到最近於澳洲舉行的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等迄今逾27項聯展與個展,而且,直到她2009年由Osage畫廊簽約前,所有的展覽計畫,都是由她一人獨立申請完成。

自由 比企業第二代更多的選擇

而她從2005年底開始,更創刊了自己一手包辦的當代藝術半年刊《Lovely Daze》,從出版、編輯到設計全由她主導,希望提供藝術家發聲的平台。這一本像是出版社裡的「地下樂團」獨立出版手冊,在台灣則由學學文創獨家販售。

從創作到辦雜誌,蔡佳葳,她是台灣的企業豪門裡,難得能自由揮灑的藝術家。蔡佳葳的父親,是中華奧會主席蔡辰威;她的阿公,就是台灣昔日首富蔡萬春;她的兩位伯伯蔡辰男與蔡辰洋都是著名收藏家,而其它的蔡家親屬,包括國泰蔡家與富邦蔡家,串連起國內企業裡雄據一方的蔡氏版圖。也因為這個背景,蔡佳葳認識的無數企業家第二代、第三代友人,因為家族接班的使命,人生早已被確定了道路。蔡佳葳說:「父親給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自由,我非常非常的幸運。我很多朋友是第二代企業家,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那兒,他們的事業老早就安排好了。也許是我們家就在家庭事業裡,父親會想給我們更多的自由,他不希望當年的辛苦,我們來接。就像我身邊的朋友,都是要接家庭事業的,有的人到了三十歲、四十歲,都還會想說:自己到底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