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大天王的天價隱憂

又到了拍賣公司春拍徵件的時刻。此時,回顧2009年亞洲藝術市場的表現,呈現經典當道,而且持續瘋經典的現象,不只是各拍賣公司專家,從收藏家到畫廊業者的各方豪傑,都在追尋林風眠、趙無極、吳冠中等人的「精品足跡」。 這波瘋經典的形成,來自於2008年9月金融海嘯的大狂潮,淹沒了暴漲的當代藝術,而在收藏市場以及美術地位相對穩固的中國二十世紀藝術,則在緊接著來臨的2009年春拍與秋拍表現斐然,持續升溫。同時,古董收藏的中國書畫與器物市場,則呈現標準的「M」型走勢,精品價格不斷破新高,光是2009年秋拍,就出現達94件破人民幣「千萬元」級的精品。


歐美到亞洲 經典大師追逐賽

不只亞洲瘋經典,歐美藝術市場,則是「Old Master」(大師作品)區塊的市場表現同樣讓人驚豔。摩帝富藝術顧問副總裁暨亞洲區總經理黃文叡分析,從文藝復興到近代歐洲美術史,這中間達四百年的Old Master作品量大、精品也不少,只可惜精品在市場上的流動不多,多存於歐美各國的博物館。在金融風暴之下即導致市場只要出現如林布蘭的精品,也出現瘋狂追價的情況。這些作品,在藝術史上皆已蓋棺論定,是精品中的精品,這類已地位穩固的藝術品,如果現在不收就少掉一件。

而索卡藝術負責人蕭富元,依他在藝術市場多年的經驗分析,藝術品就像是星體間的公轉與自轉,也有其循環。當代疲軟後,就會是老油畫的經典登場;市場熱度升溫了,才會由年輕的當代藝術接手。現在的市場,就是經典老油畫升溫的時期,開始又一波新的循環。

2009年拍賣市場接連出現的關鍵指標,印證了蕭富元的觀點,也催生了市場對中國二十世紀經典的信心。首先,是2009春拍第一槌的香港蘇富比,在4月5日中,四幅林風眠「京劇系列」與一幅《漁獲》油畫驚豔登場,這五件從來未曾於市場現身的油畫,全部拍出高價,還在同一場拍場裡,接連打破林風眠作品的拍賣紀錄,最終《漁獲》拍出了港幣1643萬元的新高。

這批林風眠油畫,不僅拍出高價,也引發去年兩岸三地藝術圈的爭議話題—林風眠偽畫事件,而在偽畫事件平息後,接連登場的紐約春拍與香港秋拍到北京秋拍,只要來源有序的林風眠作品,從蘇富比、邦瀚斯、佳士得等拍賣公司全都拍出好成績。


同一張趙無極 兩年飆升2倍半

不只林風眠,民初時期旅法的常玉,也在2009年大爆發。先是於2009年5月4日的佳士得春拍夜場,《貓與雀》以港幣4210萬元成交,也創下了常玉作品的拍賣紀錄。常玉熱一直延燒到09年底的台北羅芙奧秋拍,《藍底瓶花》拍出了新台幣5984萬元的高價。

而在去年佳士得春拍夜場中,趙無極作品《我們倆》,也延續2008年秋拍,趙無極《向杜甫致敬》創下新拍賣紀錄的氣勢,拍出好成績,這股風潮也同樣延續到2009年底的台北羅芙奧,趙無極《17.4.64》以新台幣1億5840萬元成交,超越《我們倆》剛創下的趙無極第二高價拍品紀錄,榮登趙無極拍賣紀錄亞軍。

林風眠一系的杭州藝專師生,以及與林風眠同期的常玉等藝術家,成為引領2009年藝術市場風騷的老英雄。林風眠、趙無極、吳冠中,再加上常玉,這四位老前輩,成為2009年藝術市場的「新四大天王」,打敗了昔日的中國當代四大天王。而這新四大天王之後,還包括以經典雪景《雪霏霏》之作,在市場上重拾氣勢的朱德群作品,以及吳大羽、席德進,再到中國大陸本土的老畫家關良,以及適逢去年中共建政六十週年,中國大陸瘋「紅色經典」的中國大陸本土經典油畫。一片經典風,成為2009年延續到2010年藝術市場的獨特現象。

這波瘋經典的現象,尤其是今年拍賣公司的徵件策略,依然鎖定:林風眠、常玉、趙無極、吳冠中這新四大天王,可以預期2010年依然會是經典風盛行。只是,這波經典風的背後,也同樣浮現值得收藏家注意的現象。

首先,最值得觀察的現象,就是這波單幅作品「漲勢」最兇猛,也是台灣收藏家最愛的趙無極。此次在台北羅芙奧09年秋拍,以新台幣1億5840萬元成交的趙無極《17.4.64》油畫,上一次現身拍場是在2007年11月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以港幣1096萬元成交。換句話說,才短短兩年時間,同樣一幅趙無極的《17.4.74》,等於從港幣1096萬元飆升至約港幣3850萬元,暴漲2倍半!


市場善待價格 經典才能永續

而根據Artprice的趙無極畫作價格分析,如果從1998年投資趙無極畫作100歐元,到了2009年8月,則價格上升至420歐元,上漲3.2倍。而趙無極的畫作指數,同樣在金融海嘯後的2009年(截至當年9月),下挫達23%。換句話說,雖然各大拍場的指標性趙無極畫作飆升驚人,但各層級不同藝術表現的趙無極畫作,並沒有如2009年春拍時,趙無極《向杜甫致敬》創下藝術家的拍賣紀錄後,同步大幅飆升。值得觀察的,則是甫拍完《17.4.64》油畫,短短兩年飆漲2倍半的這幅趙無極油畫,會對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拍場上只要有兩人競逐追價,就可能產生「不合」市場行情的價格。觀察羅芙奧拍場的這幅趙無極《17.4.64》,是由現場的大未來林舍畫廊負責人林天民,以及電話牌互相競奪。林天民代表的藏家,與電話線背後的藏家依其不同的考量,都有可能喊出不合市場行情的天價,這就是拍賣市場的迷人之處。但這個迷人之處,對拍賣市場則會有不同的後續影響。

例如,今天拍場上已出現這一幅近1億6千萬元的趙無極《17.4.64》,若有收藏家手中,擁有品質更勝過這幅的趙無極畫作,拍賣公司是否敢於徵件,並且在估價上,願意以1億6千萬元為估價區間,這就挑戰拍賣公司與藏家的底線。
以收藏家的心態來看,如果我手上有比這一幅趙無極《17.4.64》更精的作品,那拍賣公司徵件時,若不願意出到至少1億元的估價,心態上想必不容易接受。就算這一幅畫,兩年前的價格是港幣1096萬元(約合新台幣4500萬元)。

以拍賣公司的角度來看,只要有好作品,估價合宜,就會有收藏家有興趣。而如何「估價合宜」,在4500萬元至1億5千萬元間找出估價落點,就考驗拍賣公司的估價能力與說服客戶的能力。而在今年春拍,若市場上果真出現一幅比《17.4.64》更精的趙無極精品,那麼,收藏家們就會期待,這件作品的拍賣成績,至少不能低於1億5千萬元,不能掉下來,否則,秋拍帶來的景氣復甦訊號燈,豈非大有問題?當然,在拍賣行家眼裡,這張天價趙無極的出現,可能是現場氣氛使然,或是藏家爭搶趙無極的意氣之爭、或是海外資金回流必須的資產配置……,有諸多理由以這樣的價錢買下這幅《17.4.64 》畫作,但在一般收藏家眼裡,它,就是景氣訊息指標。

市場有其循環,當代寥寂,經典當道,那麼,人們是否還記得1990年代台灣本土前輩油畫市場的大瘋狂?如今,這些本土前輩油畫家的經典之作,似乎只餘廖繼春、陳澄波、楊三郎等少數藝術家,持續在拍場上發光發熱,擁有較佳的流動性(liquidity)。當年風光一時的老油畫,正是如今當道的趙無極畫作前車之鑑,藝術性之外,市場如何謹慎對待價格,才是經典能夠持久的王道。

【典藏今藝術2010年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