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節裝置藝術展
台北市政府自2004年末起舉辦的「漢字文化節」,至今進入第七屆聲勢不墜,這項於藝術節慶化濫觴之活動,在近三年文化局漸次整併藝術節後尚存的考量,除了台灣所續的正體中文之文化資產優勢,亦包括創作形式的多元化與時節應景(農曆春節)的民眾參與可能。而連續數年,當代藝術創作亦為其中一項不缺席的活動主軸,今年漢字裝置藝術展則由胡朝聖所屬的胡氏藝術執行規畫。
「望文生義」是此番裝置展的主題,策展軸心簡要地陳述︰「以漢字所承載的文化為創作原點,藉由傳統漢字與裝置藝術的結合,使漢字成為藝術與城市間貫穿的元素。」四位參與裝置展的新生代藝術家已累積一定能見度及個人創作脈絡,而城市空間貫穿之企圖,展現在四位藝術家的作品空間設於古蹟、熱鬧商圈街口、新穎購物中心步道和廟堂式傳統展場(孔廟六藝廣場、忠孝復興站路口、市府信義商圈、中正紀念堂)之間。值得一提的是六藝廣場所在,正是2005年第二屆「台北公共藝術節」之社區工作站—蘭州派出所,蔡坤霖以水管組成的裝置,形構小篆「聲」字作為視覺形象,公共藝術此地再現,只是人事已非。以導電油墨作為長期創作主線的曾偉豪,在方正格局展場內的作品《覓風音》,視覺、聽覺效果和互動性最為完整,其作品對互動機制的控制亦早臻成熟,惟風扇的設置效果不明致使垂掛的塑膠片造形字體想像受限,四個展示桌上的互動書法台亦僅裝飾陪襯,為較為可惜之處。以金屬造形擅長的任大賢,運用細條狀不鏽鋼創作出《帖塔》,他將立體造形的媒材定義為中文字(尤其是草書之書帖)的虛擬線條之實體化,然作品隱沒在灰色建築背景中,文字符號感略有不足較為可惜。至於許唐瑋的《想像中的巨獸》,在熙來攘往的鬧區中掌握了多數民眾的第一印象,而將文字線條360度轉折、接合、內嵌的處理轉化,可說是既具象(之於整體造形)又抽象(之於文字)。
節慶式藝術節的當代展演採取公共藝術作品形式的策略日趨明顯,除了走出正規展示空間以圖主動接觸一般人群,也考驗創作者在個人化的作品觀和場域特性的能力,如何在兼顧社會參與和自我藝術追求的天平兩端取捨亦非易事。然而,若對比中山地下街中亦列「漢字文化節」活動的漢字互動三校聯展(師大、政大、北科大)「字生字滅」,裝置藝術展的藝術家創作深度不言自明,但在創意被淺薄化標記的今日,藝術創作的驅力應不被氾濫的世道拉低標準,無論是白盒子空間或晴雨直曝的土地上,理應被更高標準期待。
曾偉豪|覓風音 聲音裝置—導電油墨、擴大機、喇叭、塑膠片、風扇 10x3m,7x3m 2010
「望文生義」是此番裝置展的主題,策展軸心簡要地陳述︰「以漢字所承載的文化為創作原點,藉由傳統漢字與裝置藝術的結合,使漢字成為藝術與城市間貫穿的元素。」四位參與裝置展的新生代藝術家已累積一定能見度及個人創作脈絡,而城市空間貫穿之企圖,展現在四位藝術家的作品空間設於古蹟、熱鬧商圈街口、新穎購物中心步道和廟堂式傳統展場(孔廟六藝廣場、忠孝復興站路口、市府信義商圈、中正紀念堂)之間。值得一提的是六藝廣場所在,正是2005年第二屆「台北公共藝術節」之社區工作站—蘭州派出所,蔡坤霖以水管組成的裝置,形構小篆「聲」字作為視覺形象,公共藝術此地再現,只是人事已非。以導電油墨作為長期創作主線的曾偉豪,在方正格局展場內的作品《覓風音》,視覺、聽覺效果和互動性最為完整,其作品對互動機制的控制亦早臻成熟,惟風扇的設置效果不明致使垂掛的塑膠片造形字體想像受限,四個展示桌上的互動書法台亦僅裝飾陪襯,為較為可惜之處。以金屬造形擅長的任大賢,運用細條狀不鏽鋼創作出《帖塔》,他將立體造形的媒材定義為中文字(尤其是草書之書帖)的虛擬線條之實體化,然作品隱沒在灰色建築背景中,文字符號感略有不足較為可惜。至於許唐瑋的《想像中的巨獸》,在熙來攘往的鬧區中掌握了多數民眾的第一印象,而將文字線條360度轉折、接合、內嵌的處理轉化,可說是既具象(之於整體造形)又抽象(之於文字)。
許唐瑋|想像中的巨獸 玻璃纖維、金屬骨架、水泥底座、汽車烤漆 6x2x2.5m 2010
節慶式藝術節的當代展演採取公共藝術作品形式的策略日趨明顯,除了走出正規展示空間以圖主動接觸一般人群,也考驗創作者在個人化的作品觀和場域特性的能力,如何在兼顧社會參與和自我藝術追求的天平兩端取捨亦非易事。然而,若對比中山地下街中亦列「漢字文化節」活動的漢字互動三校聯展(師大、政大、北科大)「字生字滅」,裝置藝術展的藝術家創作深度不言自明,但在創意被淺薄化標記的今日,藝術創作的驅力應不被氾濫的世道拉低標準,無論是白盒子空間或晴雨直曝的土地上,理應被更高標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