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英雄:成立兒童少棒之家的方穎豐校長

他致力棒球教育二十年,讓弱勢兒童揮出生命的全壘打

臺東豐田國小,一群棒球小將正頂著豔陽,揮汗練習。在旁穿著球衣指導的方穎豐,既是校長,也是教練,有時還要化身為孩子的爸爸。二十年來,他在資源貧瘠的後山默默幫助孩子,進入豐田國小後,更成立「兒童少棒之家」,「教球技、管品格、顧三餐」,希望弱勢孩子有機會翻身,揮出人生的精彩全壘打。
為什麼棒球可以扭轉孩子的命運?「生活在都會區的人,無法想像什麼是真正的『弱勢』,」方穎豐接受講義採訪時表示,棒球隊裏,「一個孩子有一段故事」,有人交不出學費、餐費,有人被父母遺棄,有人活在爸媽酗酒、家暴的陰影中……「如果不打棒球,孩子們就在社區裏遊蕩,混在一起,成為人們口中的『問題少年』。但我認為,有問題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他說,「孩子們能在棒球隊學到品格、紀律,更重要的是找到歸屬感、建立自信,知道『我也是個有用的人』。」因此多年來,方穎豐收球員不需精湛球技,只有兩個條件:一是想打棒球,二是願意吃苦。
方穎豐被稱為「棒球校長」,但之所以一頭栽入棒球世界,其實是誤打誤撞。方穎豐在基隆長大,小時候不愛讀書,活力卻特別旺盛,用報紙做球和手套,自組「馬路棒球隊」。臺東師專體育科畢業後,方穎豐在基隆建德國小當老師,也是籃球、田徑隊教練。後來棒球隊教練因故離職,他只得硬著頭皮兼任。方穎豐跑到書店,買光所有與棒球相關的書籍,開始猛看職棒惡補。「起初真是亂教一通,示範揮棒,打光整籃球,沒一顆打中,還被孩子嘲笑,」方穎豐回憶。但不服輸的他努力埋頭練球,四處請教專家,從一竅不通,到四年後帶領球隊拿下全國冠軍,十五年後更奪下世界冠軍。
目前在美國職棒匹茲堡海盜隊的張進德,正是方穎豐的得意門生。現在的張進德是職棒新星,更是媒體追逐的焦點,但十二年前的他,卻是「弱勢中的弱勢」。張進德的父親長期酗酒罹患肝癌,母親離家,外婆又無力照顧孩子。當年擔任泰源國小校長的方穎豐登門拜訪,希望張進德加入球隊,外婆卻一口氣把五個孫子全交給他。「進德在家只說阿美族母語,小學前沒看過一本童書,入學接觸ㄅㄆㄇ,簡直就是『外星文』,家中五個兄弟,三個領有學習障礙手冊。但他們其實很聰明,只是缺乏刺激,」方穎豐回憶,「看到進德打球,真是驚為天人,知道這個孩子太有潛力。」張家兄弟陸續加入球隊,開創出截然不同的人生。除了老大張進德打入小聯盟,老三張育成也與美國印地安人隊簽約,其他兄弟則分別進入體院、高農讀書。
方穎豐不甘於只是「棒球校長」,而要求自己成為「全方位校長」。在豐田國小,孩子不只能打棒球,也能依照興趣,加入音樂、美術……等不同社團。方穎豐認為,校長、老師的義務,不在讓孩子獲得好成績,而是輔助孩子發掘潛能。他笑稱自己是教育界「怪咖」,曾有家長跟他要小孩成績單,方穎豐不但不給,還反問:「孩子有沒有跟你要『家長收入排名』?無論爸媽再怎麼窮,孩子還是給與無私的愛,身為父母,為什麼要殘忍的用名次評斷孩子?」有鑑於球隊不少孩子出生於問題家庭,方穎豐認為他們必須適度與家庭隔離,不但負責張羅孩子三餐,宿舍完工前,他乾脆把孩子帶回自家居住。
孩子的改變,就是他最寶貴的回饋。有個孩子沒有父母,與酗酒的祖母同住,方穎豐幾次拜訪,看到簡陋的家幾乎無法遮風避雨,也沒有床鋪,只能睡在水泥地上。「那個孩子不會笑,也不會掉眼淚,」方穎豐說。但加入球隊後,孩子漸漸願意展露情緒,也與大家互動良好。也曾有受到家暴的孩子,入球隊之初有暴力傾向,但漸漸變得穩定溫和。
數年前,方穎豐成立「臺東縣惜福兒童教育協會」,希望透過資源整合,幫助更多孩子。有一次,協會收到新臺幣六百元的捐款,捐款人卻交代不要寄收據,「因為老公會罵」。原來,捐款者以資源回收為業,收入並不豐厚,看了報紙新聞後,卻自掏腰包支持小球員,讓方穎豐非常感動。因此,他的球衣上印著「惜福」二字,也時時提醒隊員:「社會上有很多人與我們非親非故,卻願意幫助我們,因此所有資源都要珍惜。」目前「兒童少棒之家」的經費仍捉襟見肘,方穎豐除了忙於校務、球隊,還要想辦法募款。
在棒球教育耕耘二十年,方穎豐說「薪水從沒拿回家」。他笑稱,由於常在外地比賽,妻子與幾位棒球教練的太太,甚至組了「棒球寡婦俱樂部」,因此他格外感謝家人的支持。一路走來出錢出力,難免心力交瘁,但他說:「只要有一個孩子需要,我就會繼續努力。」

講義英雄的人生觀

請為幸福下個定義
幸福就是給與他人愛與關懷,尤其是孩子,然後看到這些孩子,漸漸也能散發出愛與關懷給需要的人。

請說出你最景仰的人
臺灣有太多無名英雄了,與他們相較,我的付出根本不算什麼。他們默默奉獻自己、關心別人,甚至打破種族、國界的隔閡。這些人都是我所景仰的對象。

你至今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如何克服?
所有的挫折我都能克服,唯一無法克服的是看到孩子放棄棒球,走上自我傷害的道路。曾有一個孩子不打球了,我怎麼勸都勸不回來。一次他偷騎機車,出了車禍,從此半身不遂。我真的很自責,為什麼不堅持到底,勸他回球隊?

你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是什麼?
在我的心中,沒有一個孩子是「壞孩子」。能和一群良善的人,一起努力替孩子做點事,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價值。

你還有什麼理想未實現?
我一直勇於挑戰僵化的教育制度、行政束縛。我衷心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真正喜歡上學,在老師的幫助下,發掘自己的潛能,學會探索與思考能力。

你認為講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講義像一首幸福的歌,內容勵志、溫馨又正向。而我認為,唯有擁有正向心靈的人,才可能真正擁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