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種於農



藏的不只是種子,還有地方的人情與風土

過去,山上人家大多貧窮,但自給自足,有自己種的稻米、蔬菜,偶爾還有雞鴨肉打牙祭,總之三餐溫飽無虞。而且,每天在田裏和農作朝夕相處,許多農人可能不識字,卻能培育、栽種出口感、風味獨具的特色品種。
記得母親就常說,長豆就要向阿文嫂要種子,她家的長豆質地又粉又軟,煮長豆稀飯最香最好吃。而且,每到盛產季節,如果吃不完,除了分送左右鄰居外,就是曬成豆乾,較耐儲存,可以加肉絲或排骨煮成湯,會有一股天然發酵的微酸和香氣,比鮮採的還下飯。
要吃南瓜,則要找阿輝伯,他的南瓜顆粒不會太大,採回來後放在屋簷下自然風乾。過一段時間剖開來,如果需要留種子,就不要沾到水,將種子挖出來,鋪平攤開在茶盤曬乾,再用瓶子裝起來,來年就有種子可以自己種了。阿輝伯的南瓜用蒸的,再加些薑絲,吃起來甜甜鬆鬆,很容易有飽足感。如果吃不完,還可以和麵粉和在一起,做成南瓜粄,最適合帶到田裏當點心。
絲瓜就要找阿富嫂了。他們家每年都會留一些種子,除了自己種以外,還會分送給鄰居。他們家的絲瓜叫「米桶瓜」,水份很多、纖維又細、味道鮮美,而且,形狀大小不會太長,一餐煮一條剛剛好。留下這種絲瓜種子,可說是一舉兩得,一方面可以趁鮮嫩採來吃,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完熟做成菜瓜布,用來洗碗、洗鍋子,乾淨又環保。
蒲瓜(瓠瓜)當然就是阿勇嫂家的最好,表皮白白嫩嫩,剉籤後,用肉絲、蝦米、蔥頭、豬油爆香悶炒,絕對可以配著吃下三碗飯。蒲瓜同樣可以刨成片,曬成乾,較易保存,煮成湯,有種加進陽光的特殊美味;也可以加麵粉煎成「蒲粄」,也是一道客家特色點心。
玉米,就屬阿煌伯家的傳統品種最好了,香又甜美,煮過玉米的水加點鹽放涼,當飲料喝,清涼又退火。
芥菜,是客家酸菜的主要材料,阿喜嬸家的芥菜是會包心的那種,醃漬成酸菜,又脆又香,母親每年都向阿喜嬸要一些苗來栽種;收成後,稍微曬幾個小時,再以鹽巴搓揉,之後放進陶缸裏發酵、日曬,數日後,即香味四溢,可再做成福菜、酸菜乾或梅干菜……等,一想到,口水就直流呢。
這就是傳統鄉下人家,幾乎各家各有不同的專長特產,大家也都樂意分享種植,也藉此,將適地適種的優勢種子保存下來;所長成的風土特色作物,還可以做出擁有地方風味的食物,這不僅是農家所獨有,都市人享受不到的好滋味,藏種於農,藏的不只是種子,還有地方的人情與風土,這才是最珍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