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竿集:別給魚,請給釣竿

我們所謂的善行,卻成為讓貧困家庭更為貧窮的幫兇

記得某年的員工旅遊,我們去了柬埔寨,那是一個充滿宗教色彩的藝術國家。在出發前,我曾上網做功課,查了當地的人文風情,赫然發現當地貧富差距極大,網路上也有許多文章寫著帶糖果分給當地孩童的經驗。於是我也準備了。
剛從機場接駁車到第一個景點時,我發現一群孩子已在此等候,待旅客下車後便一擁而上,將我們團團包圍。手中那包夠我吃一個月的糖果,瞬間被搶個精光,當時我嚇傻了,呆滯原地,做不出適當的反應。
而同行的同事才剛下車,跟小販買了一串小芭蕉,轉眼間也被一掃而空。突然導遊大聲的用言語斥責他們,搶奪的孩子這才解散。
導遊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再拿糖果給他們了,當地的孩子已經成為職業乞討,而且因為不勞而獲,父母也開始逼迫孩子去乞討,無限輪迴著貧困。當時我感到有點罪惡,但導遊又接著說:「之後的景點都會如此,你們直接搖手他們就會走了,切記錢也不要給,給一個會圍來十個,給不完。如果真的有心的話,可以給那些穿制服的孩子一些文具,唯有教育才能脫離貧窮。」
我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在異鄉上了這麼寶貴的一課。原來我們所謂的善行,卻成為讓貧困家庭更為貧窮的幫兇。
到達下個景點時,我將包裏一份候選人送的便條紙跟筆,送給了有上學的孩子,他開心地對我道謝,並且用著臺灣毫不起眼的贈品,畫了一張畫送我。同樣是贈與,我從兩種孩子看到不一樣的眼神,一個是被慾望衝昏頭的搶奪,另一個則是滿懷感激的用他所能的回報,果然,釣竿與魚的索取,會有不一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