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益行動:來自各地的家人

落實文化融合的最佳方式

近年來,臺灣的新移民人口增加許多,不似過往管道封閉且資訊薄弱,政府亦納入政策考量,舉辦有關新移民相關的節日活動,增加學校的語言文化教育,為的是打通不同文化之間的藩籬,而以多元文化的方式思考。如此,我們便不再視那些新移民為過客,或是暫時居住的朋友,只要住在這,就是我們的家人。
去年,我與講師接洽,共同舉辦了多元文化的課程,帶領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學習中文。他們抽空上課,為了使自己更快融入臺灣生活,即使一個注音符號也不會,仍像個小學生一樣認真地重新學習。他們可能是家庭主婦、幫傭、工廠女工、學校廚娘,或是幫忙夫家做生意的妻子,他們多來自越南、緬甸、中國……等地,尚可勉強用中文與閩南語溝通。為了生活,有些人早早起床,有些人則忙到三更半夜,即使如此,每次上課還是準時到達。
為了舉辦閱讀推廣活動,我從臺中的圖書館借來有關多元文化的書籍,於課程當日帶去介紹,還帶了民營的《四方報》(編按)。他們看到這些著作與刊物有家鄉的語言文字,十分開心,拿起捧讀就不肯放手。他們問我,書籍能不能拿走,我說不能,但可以在這邊讀,那些書包括繪本、故事及小說,專門為他們挑選。而《四方報》則是有不同文字供他們選擇,當我說可以免費贈與他們,他們相當開心。
課程間,講師不斷反思我國與他們國家不同文化的差異,並藉由此為核心,增加記憶點,也鼓勵他們成為未來學校的語言種子教師,為我國盡一份心力。感動的是,講師說了一段很棒的話,大意是:「不管你們來自何方,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故鄉,而來臺灣定居,就是把自己當本地人,當成這個地方的一分子,要試著去認識這個地方,融入它、愛惜它。」這樣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
幾堂課下來,我跟他們更加熟識,也宣傳了關於閱讀的事情,雖然他們的生活已忙得不可開交,但還是抱持著一份學習的心,說有機會一定會借書閱讀,還說臺灣關於多元文化的書或報紙應該再多一點,未來也許他們也有機會介紹給我們看。我覺得一點也沒錯,不只是他們融入我們,我們也要了解他們身處的文化,有機會到他們的家鄉走訪,增廣見聞,提昇我們對其他文化的了解,一定有幫助。
最後我幫大家拍了大合照,他們拿著書籍與《四方報》開心合照,然後跟我揮手預約下次的再見。
這次活動,我們一起看了講師選的電影及繪本,一同學習新事物,就像家人一樣不分彼此,在課堂上認真學習,不懂的地方也盡情發問,讓我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就像講師所說的,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人,本來就是我們的家人,而這塊土地處處有溫暖,處處帶著感動,等待他們來探索及認識,我們也應多多認識他們,這樣才是落實文化融合的最佳方式。

編按:《四方報》是臺灣所發行的越文、泰文、印尼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緬甸文版之報紙型月刊。越南文《四方報》於二○○六年創刊,創刊發行人為成露茜、總編輯為張正。關於張正的相關報導,可見講義二○一五年十一月號頁一五二「講義英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