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悼亡─林燿德的《銀碗盛雪》、《一座城市的身世》、《一九四七高砂百合》
1
林燿德走得極突然極意外。他在深夜跟張啟疆通電話過程中猝然離世。我是第二天中午,從初安民口中獲知這件事,完全不敢置信。但安民當然沒有理由開這種一點都不好笑的玩笑,而且他還轉述了過程細節,不容我不信。
錯愕中第一個浮現腦海的,竟然是林瑞翰老師坐在普通教室講桌前低頭授課的模樣。林老師是我上台大歷史系最早遇到的老師,教我們一週四小時的核心大課《中國通史》。多年之後,我才知道林瑞翰老師竟然就是林燿德的父親。
上大學之前,我已經知道林燿德的名號,他是「神州詩社」裡年紀最小的社員,也曾經在《三三集刊》發表過詩作〈掌紋〉。不過讓我留下更深印象的,卻是他在《附中青年》上寫過的一篇〈雄劍掛壁〉。從標題一看我就明白,那顯然是讀了胡蘭成《禪是一枝花──碧巖錄新語》後立即有所反應的隨筆。裡面大量引用了《碧巖錄》中的公案,而且連語氣都像極了胡蘭成。
他學得那麼像!那個年代,我們誰不是透過模仿自己崇拜、喜愛的對象,摸索自己的聲音呢?我暗自心驚,甚至帶點嫉妒反覆讀了一次又一次〈雄劍掛壁〉,因為我清楚《禪是一枝花》沒那麼容易模仿。在我的寫作經驗裡,詩比小說容易模仿,小說又比散文容易模仿。張愛玲比胡蘭成容易模仿。《今生今世》裡的胡蘭成又比《禪是一枝花》裡的胡蘭成容易模仿。我能寫像余光中、像亞弦、像周夢蝶的詩。也能寫一點像林懷民或像張愛玲的小說。勉強讓自己的散文潑灑一些類似《今生今世》的靈光,然而我以為《禪是一枝花》是無法模仿的,原本。
但林燿德他模仿得多像!
大學時代,陸陸續續從報章詩刊上讀到更多林燿德的作品,也不時聽到從輔大傳來關於林燿德其人其行的風聞。但這中間沒有任何蛛絲馬跡讓我可以將林燿德和林瑞翰老師聯想在一起的。
林瑞翰老師是系裡最中規中矩的老師。寫過好幾本教科書,進課堂一定帶著自己寫的書或文字資料,坐下來之後就低著頭唸紙上的東西,幾乎從來不講任何題外話,臉上幾乎不曾有什麼特別的表情,也幾乎都不往座椅間看,和學生眼神接觸。
說實在,林老師的課我蹺了不少,蹺掉的一定比上了的多。我本來就不愛上課,加上手頭有林老師寫的,三民版的《中國通史》,就更找不到去上課的動力。林老師花兩小時唸的進度,我坐在圖書館裡二十分鐘就讀完了。
所以林老師教我們那一年,課堂上唯一出現異狀時,我並不在場,是同學當奇聞轉述給我聽的。那是學期末尾,研究所放榜那天。台大史研所一共有十二個新生名額,榜單貼出來,其中六個,一半,是系裡大四學長姐考上的。林老師在中通課堂上破例講起這件事,然後慨嘆:以往多少年從來沒有發生過自己系裡學生只考上一半的。被外系畢業生攻占了一半名額,台大歷史系怎麼會不爭氣到這種程度?說著說著,林老師哭了。
同學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平素冷靜冷淡的老師,竟然在大家面前落淚,而且竟然是為了這麼一件事!那屆畢業生考得差些怎麼會惹他如此傷心?那又不是他的責任!
很怪的感覺,聽同學轉述時,我突然覺得很容易如同親見般想像林老師落淚的樣子。或許是他平日冷漠的外表中,本來就藏著某種激情的暗示?他對台大歷史系有多深的感情,那麼深的感情從來沒有用任何方式表露出來,那又是多深多龐大的壓抑!
我真切地擔心著:林老師要如何承受連我們都覺得突兀、不可置信的林燿德猝逝的打擊?
2
林燿德活著的時候,我沒有寫過關於他作品的評論。只在《飲酒時你總不在身邊──軍旅札記》裡一篇標題為〈否定推斷語尾的用法〉,有這樣一小段話:
……高唱都市文學的年輕詩人,依舊用文字與自己的靈魂遊戲,他說:
「告訴我,
當我們離開了紫色的都市以後
林燿德走得極突然極意外。他在深夜跟張啟疆通電話過程中猝然離世。我是第二天中午,從初安民口中獲知這件事,完全不敢置信。但安民當然沒有理由開這種一點都不好笑的玩笑,而且他還轉述了過程細節,不容我不信。
錯愕中第一個浮現腦海的,竟然是林瑞翰老師坐在普通教室講桌前低頭授課的模樣。林老師是我上台大歷史系最早遇到的老師,教我們一週四小時的核心大課《中國通史》。多年之後,我才知道林瑞翰老師竟然就是林燿德的父親。
上大學之前,我已經知道林燿德的名號,他是「神州詩社」裡年紀最小的社員,也曾經在《三三集刊》發表過詩作〈掌紋〉。不過讓我留下更深印象的,卻是他在《附中青年》上寫過的一篇〈雄劍掛壁〉。從標題一看我就明白,那顯然是讀了胡蘭成《禪是一枝花──碧巖錄新語》後立即有所反應的隨筆。裡面大量引用了《碧巖錄》中的公案,而且連語氣都像極了胡蘭成。
他學得那麼像!那個年代,我們誰不是透過模仿自己崇拜、喜愛的對象,摸索自己的聲音呢?我暗自心驚,甚至帶點嫉妒反覆讀了一次又一次〈雄劍掛壁〉,因為我清楚《禪是一枝花》沒那麼容易模仿。在我的寫作經驗裡,詩比小說容易模仿,小說又比散文容易模仿。張愛玲比胡蘭成容易模仿。《今生今世》裡的胡蘭成又比《禪是一枝花》裡的胡蘭成容易模仿。我能寫像余光中、像亞弦、像周夢蝶的詩。也能寫一點像林懷民或像張愛玲的小說。勉強讓自己的散文潑灑一些類似《今生今世》的靈光,然而我以為《禪是一枝花》是無法模仿的,原本。
但林燿德他模仿得多像!
大學時代,陸陸續續從報章詩刊上讀到更多林燿德的作品,也不時聽到從輔大傳來關於林燿德其人其行的風聞。但這中間沒有任何蛛絲馬跡讓我可以將林燿德和林瑞翰老師聯想在一起的。
林瑞翰老師是系裡最中規中矩的老師。寫過好幾本教科書,進課堂一定帶著自己寫的書或文字資料,坐下來之後就低著頭唸紙上的東西,幾乎從來不講任何題外話,臉上幾乎不曾有什麼特別的表情,也幾乎都不往座椅間看,和學生眼神接觸。
說實在,林老師的課我蹺了不少,蹺掉的一定比上了的多。我本來就不愛上課,加上手頭有林老師寫的,三民版的《中國通史》,就更找不到去上課的動力。林老師花兩小時唸的進度,我坐在圖書館裡二十分鐘就讀完了。
所以林老師教我們那一年,課堂上唯一出現異狀時,我並不在場,是同學當奇聞轉述給我聽的。那是學期末尾,研究所放榜那天。台大史研所一共有十二個新生名額,榜單貼出來,其中六個,一半,是系裡大四學長姐考上的。林老師在中通課堂上破例講起這件事,然後慨嘆:以往多少年從來沒有發生過自己系裡學生只考上一半的。被外系畢業生攻占了一半名額,台大歷史系怎麼會不爭氣到這種程度?說著說著,林老師哭了。
同學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平素冷靜冷淡的老師,竟然在大家面前落淚,而且竟然是為了這麼一件事!那屆畢業生考得差些怎麼會惹他如此傷心?那又不是他的責任!
很怪的感覺,聽同學轉述時,我突然覺得很容易如同親見般想像林老師落淚的樣子。或許是他平日冷漠的外表中,本來就藏著某種激情的暗示?他對台大歷史系有多深的感情,那麼深的感情從來沒有用任何方式表露出來,那又是多深多龐大的壓抑!
我真切地擔心著:林老師要如何承受連我們都覺得突兀、不可置信的林燿德猝逝的打擊?
2
林燿德活著的時候,我沒有寫過關於他作品的評論。只在《飲酒時你總不在身邊──軍旅札記》裡一篇標題為〈否定推斷語尾的用法〉,有這樣一小段話:
……高唱都市文學的年輕詩人,依舊用文字與自己的靈魂遊戲,他說:
「告訴我,
當我們離開了紫色的都市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