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義榮:適當的財務規劃,讓你無痛退休
財務規劃」既了解個人資產,還能創造人生幸福感。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人平均壽命八○.四歲,創下歷年新高,同時高於全球平均的年齡水準。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及生活品質的提升,退休後日子長達二、三十年皆有可能,大眾又該從何開始。
擔任獨立理財規劃師的廖義榮顧問,多年來提供個人或家庭財務規劃等諮詢,將個人資產做客製化且全方位的健康檢查。他不僅打理顧客的財務狀況,也順帶推廣正確的理財投資觀念。
理財前必須先學「理債」
廖義榮認為將金錢發揮最大效用,不淪為錢財奴隸,必須先擁有兩個觀念:一、正確理財價值觀;二、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他從諮詢案例中發現,大部分民眾往往是無計畫性的金錢流動,他強調,「財務規劃就是將資源用在對的方向,不是無限制的花用。」但也不是一毛不拔,而是要創造愉快的幸福感。
他也提出「債務」分為兩種。一種是良性債務,常見的是買房投資等。另一種是不良債務,債務超出個人負擔能力的統稱。債務金額若超過每月支出的一半,必定影響生活品質。因此,他建議欲購屋者,須衡量貸款是否控制在四○%以內,避開不良的債務循環。
廖義榮打趣說道,若以「禿子跟著月亮走」這句話延伸至理財上,就是借錢的光,將錢發揮正常的用途,創造個人的美好人生。他建議大眾每月可撥出薪水的二○%來強迫儲蓄,了解個人的資產及負債,才能精準計畫及準備未來的儲蓄和投資方向。
因此,廖義榮提出一套符合上班族的薪資分配比例「5221」。將每月薪水的五○%供食、衣、住、行等生活支出。二○%運用在儲蓄、投資等。一○%則在保險、稅金等固定支出。另外二○%可以做短期的目標規劃,如:出國旅遊、娛樂等,讓你自覺財務規劃是快樂的投資行為。
依大環境改變,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未來的不可預知性愈高,退休金究竟要準備多少數字才足夠常讓許多民眾困惑。而國人對退休金概念並不健全,經常看報章雜誌提及退休金須備有一千五百萬甚至三千萬才可退休,這並不是完全正確的觀念。廖義榮說,其實只要了解自己未來開銷及收入來源,經過試算及檢視知道自己從現在開始每月該儲蓄多少,每年能在投資中提領四%至五%的退休生活費,如此持續下去也能讓你無痛退休。
具體投資分配讓你無後顧之憂
廖義榮也提供民眾一份「退休支出、收入預估表」及「退休現金帳戶」的自我檢視工具。前者可計算出(A)每月的總支出及(B)預計退休後的月收。(B)-(A)=(C)退休後財務平衡,就可了解退休後所需要的金錢,而往後還剩多少缺口尚未補足。不過,當中的通膨係數也必須列入考量才萬無一失。後者將規劃退休後的現金流能從哪裡匯入,一部分是勞保年金、保險給付、投資帳戶等,善用以上工具就能掌握退休金來源,不會過於憂愁。
此外,廖義榮在投資面鼓勵民眾投資必須分散風險做資產分配。被動投資是目前不錯的投資趨勢,如:ETF「指數型股票基金」。一支ETF,可內含幾十檔甚至百檔個股,不但產業不同,還能降低風險。因為「退休規劃的目的,不只看報酬率,而是要控制風險。」
而另一種是高收益債基金,許多民眾因它一年可達到六%配息的誘因而趨之若鶩,但廖義榮提醒一次金融風暴就有可能讓基金下跌五○~六○%。屆時十年的配息不但歸零且本金還虧損。所以他再次強調,投資要看整體報酬率,不只看配息比例,若本金虧損也得不償失,須兩者加總才能判斷它的投資績效是否得宜。
不同年齡層財務規劃建議
三十歲以下小資族剛出社會,廖義榮建議先累積出第一桶金,將薪水投資在基金或ETF。他解釋,投資是為了績效增長,能讓投資本金一直增加,才能累積出第一筆資產。有了第一桶金後,隨著母數的增加也更容易存到第二桶金。
四十歲正值壯年期,會有因家庭關係須存兒女教育基金、繳房貸等支出,很多人因此將退休規劃放在人生計畫的最後一項。廖義榮對此感到相當可惜,他認為財富累積需趁早,因為時間的複利效果非常可觀,二十歲累積與四十歲起步會相差約五倍的成本,中間就整整相差二十年的循環累積。
五十歲才開始的投資人也不用灰心,廖義榮樂觀的分析,此刻距離退休還有十五年,只是要多費點心力做財務統籌,整理出能動用的資產剩餘,有效運用投資工具,選對投資標的,就來得及準備且存到一筆退休金。
廖義榮同時提出另一套「三桶水理論」,這套機制則適合退休族群運用。因為退休族不會有薪資收入,當然就不能承擔任何過大的風險。若全存放銀行定存利息一%,而未來通膨可能高達三%,資產只會越放越少,無法符合退休需求條件,就得安排財務布局。
第一桶為二年內花用的錢,可存至固定工具,如:定存。第二桶為三至十年的財務,放置於債券基金等配息工具。第三桶十一年以上的財務,規劃在長期投資,如:積極型投資工具。若第一桶的水即將用盡,就往上提領第二桶的水,以此類推。以上策略不但降低投資風險,還能維持一定比例持續投資。
理財規劃顧問的全方位建議
退休,不單單只是財務問題,可說是多項環節拼湊而成的。廖義榮理出一份「退休藍圖」。其中包含環境、身心靈健康及興趣嗜好等,成為退休考量的種種因素。他舉出一實際案例,某位五十歲退休人士,遭公司解雇後,開始學習木工製家具,但驚覺退休金不足狀況。經過規劃諮詢後,決定將房產售出一棟取得資金,增加投資金額,以利後續規劃。但以上策略都是經過整體的專業安排,才能無後顧之憂的順利執行。
同時,廖義榮提出理財專員與理財規劃顧問不同之處。第一,國內金融生態與國外不同,因為業績上的要求,理專較無法做細部財務規劃及評估適當的投資商品。反之,獨立理財規劃顧問不屬任何金融機構,較能提供客觀且獨立的建議,依顧客需求量身打造適合的財務規劃,評估合宜的金融工具滿足顧客財務目標。
廖義榮說,雖然國內對個人的生涯財務規劃尚未風行,但現今理財規劃的產業有慢慢轉型。只是民眾第一時間還是先接觸到金融機構的理專等人,若針對個人財務規劃,兩方規劃其實會形成一種矛盾與衝突。造成理財規劃顧問在執行上也面臨一些法規的挑戰,使得專業受限,這都是未來需要改善的方向。
總結一句,為未來提前準備,財務規劃的目的就是「把現在賺的財務託付給未來的自己」,這是廖義榮在退休前後,一直想將這觀念帶給國人,也是他最大的期望。
廖義榮
現職:
好生活國際資訊董事長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企管研究所EMBA學分班
經歷:
鉅微管理顧問公司特約理財顧問
Costco好市多、惠普HP台灣分公司、長榮鳳凰酒店、康和證券、秀傳醫院…等企業員工理財課程講師、媒體理財專欄作者
專長:
理財電子商務平台創業、個人/家庭財務規劃諮詢
企業員工理財教育、財務規劃諮詢財務顧問(Financial Planner)執業技能實務專業培訓 公益信託、私益信託規劃與執行諮詢服務,第三方理財規劃顧問公司顧問培訓與經營輔導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方案企劃與執行
專業資格: 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955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理財周刊955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營收突出或高殖利率優先
◎發行人語>台灣新格局
◎理善大家來>「晚美」人生∼「親愛的,我老了」台中三部曲
◎理財我最大>廖義榮:適當的財務規劃,讓你無痛退休
◎CEO專訪>經寶精密鍾國松:我成功,因為我永遠在準備未來!
◎房市放大鏡>韓流效應 對高雄城市與房市發展的影響
◎期股捷報>利率倒掛 美股頸線保衛戰
◎房市觀察>九合一選後房市動向怎麼看?
◎房地產會客室>房市景氣轉折十大研判指標之解讀
◎解碼房市>日本信義歷9彌新 跨界深耕 2動作開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