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型個股浮出水面



美國政府關門天數創高,川普是否還有收放自如的本事,全球股市都在看。台股在美中貿易戰多空拉鋸中震盪,財報利空出盡的防禦型個股,相對安全。

美股過去五個交易日(元月八~十四日)呈現碎步盤堅的走勢,應驗了先前所說的,負乖離短暫修正之後的反彈型態,將呈現時間大於空間。在政經訊息方面,由於川普總統仍堅持興建邊境圍牆,美國聯邦政府局部停擺已進入第二十五天,刷新過去紀錄,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難保不會擴散,且隨著英國脫歐協議方案投票日逼近,市場觀望氣氛增加。

美股反彈續航力 前瞻指引成關鍵

另一方面,中美貿易談判雖已積極進行,但未來進度是否符合市場期待,不無疑問。目前美國對中國的強迫性技術移轉、智財權的保護、不當補貼等大問題仍不輕言妥協,且這些問題並非中國大陸一時半刻能解決的,這是中美談判中最大的不確定性。

美股接下來若欲期待相對明顯的上攻,就要依賴基本面數據有驚艷的表現,例如近期由金融類股領先開展的超級財報周,是否有指標企業出現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超市場預期財報,或指標企業對新的年度端出樂觀的前瞻指引,畢竟股市上漲的依靠終究是上升的估值和盈利。

根據FactSet資料,去年第四季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至少七二家發布獲利預警,此數量為發布正面財測企業的兩倍,可視為十二月股市領先下跌的主因。目前投資人可能會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現階段美股的修復期是否代表財報利空已出盡?

第二個問題更重要,根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數據顯示,二〇一九年第一季S&P500獲利成長可能大幅放緩,估計年增幅僅三.九%左右,所以目前任何指標企業發布的今年前瞻指引就特別重要。因此,就指數而言,這樣的反彈行情要不要參與,投資人就得自我衡量風險/報酬比的接受度,沒有標準答案。

基本面的利多題材暫時求之不易

先前就總經數據方面,例如製造業PMI、耐久財訂單、消費等等已把目前所處的環境輪廓悉數勾勒。美國消費基本面的支撐,加上薪資年增率強勁,搭配升息循環可望提前結束,將給予多頭市場延長與喘息的空間。不過,趨勢雖得以延長,卻難以迴避經濟擴張力道趨緩的事實,所以最終仍得回歸實質基本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