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淬煉 嚴選硬底子角色



美中貿易戰受惠股與日韓貿易戰轉單股,成為短線資金避風港,而法人回補的跌深績優股,將吸引中長線投資人低接布局。

去年三月由美國總統川普開始引爆的中美貿易爭端,當時我們的看法認為這是雙方超長期對峙的開端,不會是短期事件,因為這是全球霸主的競爭,對峙關係很難落幕。主要原因在於,中美與上世紀八○年代的美日爭端之背景條件具相當大的差異。

人民幣走勢 攸關外資回流的積極度

首先,目前中國佔美國GDP的百分比,明顯大於八○年代的日本,且經濟增速也更快,使其規模很可能在二○三○年超過美國;更重要的是中國製造業產值遠大於美國與日本的總和,且項目類別的齊全性勇冠全球,意思就是抗衝擊性遠超當年日本,自然不可能輕易妥協,更不可能簽署任何與廣場協議類似的條約。

再者,日本在政治和軍事上十分依賴美國,只有退讓一途。

中國則在政治與軍事上獨立於美國之外,在西方科技長期封鎖之下,不只國防已能自主,衛星科技更擠身世界前列,擁有全球第二大導航系統。

目前的科技圍堵只能延緩中國發展速度,無法令其停止進步,美國只能用手段爭取時間。關稅只是先發手段,未來會不斷用不同的形式來圍堵與對抗。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的看法都未改變,且現實上的發展態勢與先前的研判也呈現雖不中,亦不遠矣。中美對峙未來就是常態,金融市場也會在風險的衡量範圍裡逐步習慣與適應,接下來就看投資人能否快速學習風控與應變之能力。

該來的終究會來,美國總統川普強調,對價值三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十%關稅只是階段性做法,不排除逐步調高關稅至二五%,甚至更高。此一新關稅措施自九月一日生效後,幾乎涵蓋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包括智慧型手機、筆電、服裝、玩具以及其他消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