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遊世界不是夢,小資理財趴趴走
「如果你夠幸運,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它將永遠跟隨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饗宴」,美國作家海明威遠離年少貧苦生活後憶起巴黎,即便青春已逝,這座城市卻在心靈上留下一生豐饒。或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人們不只追求眼前美景,更貪戀走過後深烙於生命的足跡,是一場回憶,更是心靈的休憩。
然而,對於口袋不夠深的小資族而言,環遊世界只能是幻想嗎?有夢最美,「『夢想』是動詞,如果只有想而沒有動作,那就只是『白日夢』」,易飛網集團策略長楊倩琳侃侃而談從理財到環遊世界的心路歷程,她認為無論收入多少,每個人都應該從理財開始,透過行動實踐夢想。
成功方程式 理財從銅板開始
許多小資族常有「薪水這麼少,出國是天方夜譚」、「什麼都漲,要存錢根本不可能」等負面想法,導致計畫永遠停留在想像。楊倩琳表示,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兩種技能,一個是專業技能,另一個則是理財知識技能,想要存錢變有錢,首先要調整心態,相信自己做得到並且「擁抱理財」。
對於從零開始規劃理財的小資族而言,首要步驟即是「訂定目標」與「存錢」。聽起來不難,卻常有人半途而廢,箇中緣由在於目標不明確,「如同在一隻驢子前面放一根胡蘿蔔,有了吸引力,驢子才會一直往前衝」,楊倩琳在新書《月入23K也能環遊世界》中提到擁有夢想目標的人,會為了完成夢想,督促自己省錢及存錢,更建議民眾在制定目標時要大聲說出來,讓越多人知道,越有動力執行目標。
完成對自己的信心喊話,如何持續不懈存錢,才是真正關卡,《複利效應》一書提到:「所有成功都不是偶然,是從每天細小的選擇中去累積而成,而這些選擇都是習慣」,因此,「養成習慣」在儲蓄中非常重要。
從銅板開始,每天十塊、五十塊、一百塊錢,循序漸進遞增儲蓄金額,或者,「戒掉規律性的非必要花費」,舉例而言,如果以每天一杯珍奶或咖啡花費五十元來計,一個月其實可以省下至少一千五百元。積少成多,逼自己從小地方開始省錢,儲蓄方法琳琅滿目,找出適合的方式,小資族也能邁向投資理財行列。
除了會「省錢」,還要會「用錢」,「對於年輕人而言,我覺得『6:3:1』法則是很好的入門儲蓄規劃」,楊倩琳解釋道,要能夠錢滾錢,絕對不是省吃儉用,而是從固定的荷包中,有智慧地分配每一塊錢,才有累積財富的效果。
用錢要聰明 理債向錢衝
所謂「6:3:1」法則即是指,食衣住行育樂可花費每月總收入六成,三成進行儲蓄與投資,剩下一成可以花費在保險上。在此,楊倩琳強調,許多人拚命買保險,雖然也是一種投資,可以強迫存錢,但年效較長、報酬率較低,「其實,保險不用多,夠用就好,最多就是花一成收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