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經濟圈誕生


川普連任失利後,十一月十二日再頒禁令封殺三十一家中國軍民融合發展企業,原來是抗議十一月十五日以中國為主導東協十國及中、日、韓、澳、紐西蘭等十五國簽署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美中大國的國際政治博弈不因拜登過去的親中立場而緩和,甚至更加暗潮洶湧。

川普在剩下兩個月任期,指派史都華擔任出口管理部首席副次長,這是先前未設置的職務,預計會在最後兩個月強化對中政策。美國總統大選前,捷克國會議長訪台,後來歐美日台共組重塑全球供應鏈,等於是對中國的供應鏈投下不信任票,事隔兩個月,中國出手反擊,以RCEP重塑亞太地區的經濟圈,排除台灣在外,算是對歐美日台共組重塑全球供應鏈的挑釁叫板。

中國想要營造泛亞高鐵經濟圈

RCEP對中國的發展意義重大,RCEP成員國包含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中國、日本、南韓、紐西蘭、澳洲等十五國,涵蓋全球29.7%人口(約二十一億人),GDP占全球28.9%,可結合一帶一路的高鐵經濟,成為泛亞高鐵經濟圈,化解中國人口紅利結束的問題。再配合海南自貿港,可提升中國對東南亞、南海地區經濟輻射力量,將軍事力量慢慢控制南海。

RCEP涵蓋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專業服務等多項內容,為中國5G技術在RCEP國家中落地發展,再結合電子支付,擴大金融的影響力。在明朝鄭和下西洋六百年後,中國再一次藉著經濟力量把政治力擴及到東南亞。

所以從一帶一路的戰略思考可推測,中國下一個目標是與歐盟簽署「中歐投資協定(BIT)」,今年九月,中歐雙方宣布簽署《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並確認加快BIT談判,力求年內完成談判目標。這是美國深陷疫情與選戰之爭,讓中國趁虛主導國際舞台的最大損失。

石化、紡織、鋼鐵等恐受影響

面對RCEP成形對台灣產業衝擊,經濟部長王美花急邀工業局、國貿局開會,她指示逐項盤點降稅期程對產業衝擊影響,發現台灣出口到RCEP商品,七成資通訊產品皆零關稅影響不大,其他如石化、紡織、鋼鐵等三成傳產恐受影響,國貿局統計,台灣出口至RCEP各國,會因項目及國家有不同高低稅率,紡織業平均為6~12%,鋼鐵業5~15%,石化業5.5~15%。

RCEP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59%,對外投資的65%,可以說是台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面對兩岸的政治立場與環境,短中期內要加入可能性不高,所以台灣的戰略目標是加入以日本為主導的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CPTPP沒有中國 RCEP沒有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