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AI晶片 將成半導體最大單一市場
一月十四日台積電法說會上表示:「隨著汽車供應鏈的需求回升,汽車供應短缺變得更加明顯,在台積電,這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短短的幾句話,就點出了今(二○二一)年股市操作方向得關注車用電子。
先從需求說起,COVID-19新冠病毒難纏,超強的傳染力、痊癒後復陽、永久性的損傷、高致死率等,嚇得人們改變了食衣住行的習慣,過去一年,股市炒作自行車防疫、電動車,著眼在避免群聚感染的邏輯推論,雖然有著特斯拉的熱銷,但畢竟全球積極防疫,初期大家都以短期的現象來看待,認為疫苗問世後,一切都會恢復舊貌。
疫情改變生活 避群聚自行開車者增
但隨著新冠病毒變異,加上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援現有的疫苗能夠提供永久性的抗體,越來越多人避免群聚感染而選擇自行開車,根據台灣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最新的統計數據,的確支持這個觀點。
二○二○年大眾運輸工具運量下跌,國道交通量成長1.4%,通行費比二○一九年還多賺五億元。就連疫情算是相對控制得宜的台灣,都選擇自行開車,就更別說佔地廣袤的歐美中等國更是離不開車子。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一月十三日發布的資料顯示,二○二○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9%,遠優於預期。在汽車電子化、智慧化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汽車晶片的單車需求量。世界第三大晶圓廠─格芯表示,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運轉工廠,並優先考慮汽車晶片生產以滿足市場需求,預計今年汽車業務的收入將增長一倍以上。
去年十二月,關於汽車行業「缺晶片」的消息已經開始傳開。繼大眾中國、廣汽本田等車企宣布降低生產班次後,戴姆勒、福特、豐田、日產等汽車巨頭也紛紛宣布減產。
車用晶片短缺 上半年仍嚴峻
在去年十二月十八日本欄提示到,MCU在傳統燃油汽車電子核心部件中被大量使用,特別是功能晶片MCU是目前車用晶片最短缺的零組件,聯電與中芯已經開始著手擴大產能來應對突然增加的供給需求,也正因如此,美國商務部才會放行中芯國際二十八奈米成熟製程設備出口,因為美國車商也是缺芯的受害者。
不過考慮到半導體行業正常的交付時間,目前供應短缺的情況尚需六至九個月的時間內改善,這點得到中國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的認同,他表示晶片短缺從去年十二月份下旬開始,對今年一季度的生產造成很大影響,有可能會對二季度產生影響,因此預計到二○二一年上半年供應形勢依然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