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亮紅燈?
台股從一九八七年解嚴以來,最多連續上漲五年,是二○○三至二○○七年,當時是iPhone 4讓手機從功能型進化到智慧型手機,象徵著從電腦互聯網時代,進化到手機上網時代,讓移動辦公室概念也順應而起,無線上網的需求推升了當時的台股以擠進蘋果供應鏈為投資人追捧的年代。
回顧台股 歷年來翻倍行情
當時的宏觀經濟背景是聯準會因應千禧年的網路泡沫的經濟衰退,從二○○一年初到二○○三年中,美聯準會十三次降低利率,從6.25%一直到1.00%,以應付不景氣,是自一九五八年來最低值,讓加權指數從二○○二年收盤價4452點漲到二○○七年9859高點,累積漲幅達1.21倍。
另一次加權指數翻倍的行情是一九八七年1039低點漲到10843高點,連漲三年累積漲幅達9.43倍,是台股最猛的一次,當時台灣剛開放,累積多年的儲蓄與人才開始流動,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加上台幣升值推升土地資產價值,上市公司掛牌數少,在資金充沛、籌碼稀少的背景下,創造了第一次全民皆股的萬點行情。
但經過一九九○年從12682跌到2485點的崩盤,股市推動改革,上市公司家數越來越多,但台灣的人才與資金流向中國,籌碼變多、資金外流,後來的大多頭年大多以連續上漲兩年為主。
例如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四年、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七年、二○○九至二○一○年、二○一六至二○一七年等,最主要的原因是,台股加入MSCI後外資讓價值投資抬頭,市場盲目追籌碼的現象逐漸理智冷靜,會開始考慮基期與成長性的相關性問題。
所以除非是世代交替的新產品,強勁的需求足以支撐企業連續二至三年的業績成長,否則通常來說,前一年大漲的股票,隔年因為比較基期的關係,往往會陷入叫好不叫座的高檔震盪或拉回整理。
以古鑑今 注意一萬六風險
二○二○年的大多頭,加權指數從8523低點漲到16579高點,94.52%漲幅,架構在疫情突然爆發,資金與籌碼被迫重新做了一次洗牌,又加上美國總統的更迭,聯準會宣示強力支持零利率到二○二三年,產業供應鏈大亂,造成市場多空分歧,加權指數就在九○後的新世代投入市場,重演了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七年的軋空手大多頭,這是台股第三次連續漲三年的多頭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