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新戰場
繼今年三月十九日美中外交高層在阿拉斯加會談後,六月十六日美國總統拜登跟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將是美中競爭的延伸。拜登的目的自然是要逼迫俄羅斯在美中競爭格局,站在中立的立場,只不過,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俄羅斯與中國的矛盾在於邊境爭議,以及俄羅斯曾有趁火打劫的不良紀錄,但畢竟都屬社會主義,加上近年中國的經濟實力超越俄羅斯,所以俄羅斯可以跟中國合作,但不容易跟美國站在同一陣線。
美俄會談攸關普丁對中態度
於是俄美首腦峰會前夕(六月三日),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表示,如果美國政府繼續對俄羅斯實施針對性經濟制裁,俄羅斯可能嘗試放棄用美元結算原油合約。
俄羅斯拋售美元資產,其實並不是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二○一九年十月,俄最大石油企業俄羅斯石油公司所有新出口原油就曾默認用歐元結算,從而規避美國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產生的影響。
早在幾年前,普丁就曾說過,美國激進的經濟制裁手段將在無意中加速去美元化的進程。
就在今年五月,俄羅斯以美元支付的出口額占比首次低於50%。對俄羅斯而言,美國時不時的經濟制裁是一種持續性的風險,去美元化符合俄羅斯的利益,事實上,去美元化也是中國外匯管理風險的目標之一。
美元是支撐美國霸權的三隻腳之一,也是美國最常用來制裁他國的武器,更是美國調整自身經濟的主要工具之一,透過美元的升貶,可以影響他國的匯率,輕則左右熱錢的走向,重則輸出通膨給他國,當下適逢拜登正在跟國會協商一.七兆美元的基建計畫,儼然成為全球大宗商品訂價權的主要推手,大宗商品近來的漲勢,就算不是超級周期,也稱得上是一至二年的上升循環,這對於連續申請失業金仍達三七七萬人的美國來說,創造就業機會是再正當不過的事。
通膨增溫是美中角力新焦點
可是這對十四億人口的中國來說,物價上漲並不是樂見的事,所以早在去年下半年人行就領先全球結束寬鬆貨幣政策,到最近人民幣升破六.四元兌一美元關卡,都顯示中國正在防堵輸入型通膨威脅經濟復甦,甚至把眼光放得更遠,力求社會民心穩定過渡,讓明年二月的北京冬奧順利舉行。
當然拜登不會放過這個施壓中國的機會,除了聯準會多次公開表示今年的通膨上揚是暫時的,在失業問題未解決之前,暫時容忍通膨上升。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日前更是說服G7財長接受通膨暫時上揚的狀態,葉倫表示:「過去十數年央行致力於提高通膨以避免陷入通縮陷阱,但效果並不好;如今通膨的上揚正好可調整過去通膨過低的問題,至於通膨,央行有著豐富的經驗與工具可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