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子宮內膜異位症 何彥秉助女性好孕
三十五歲的A小姐結婚三年多都沒懷孕,月經不固定且伴隨些微經痛,工作繁忙的她以為只是周期性的經痛無傷大雅,直到有一次劇烈疼痛、身體冒冷汗緊急就醫,才知道自己患了「子宮內膜異位症」。
不孕症婦女患子宮內膜異位症 機率高達五成
類似A小姐的案例並不罕見,根據統計,二十五歲到四十五歲的婦女中,有五%至一○%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其中不孕症的婦女檢查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機率更高達四○%至五○%,已經是現代最常見且棘手的婦女疾病之一。
什麼叫做「子宮內膜異位症」?顧名思義,就是子宮內膜組織跑到其他地方生長,原本子宮內膜應該要在子宮正中間的位置,現在跑到子宮內膜區以外的地方,像是輸卵管、卵巢、骨盆腔、腹腔等,跑到卵巢生長,就叫做「巧克力囊腫」,滲入子宮肌肉層裡,就形成「子宮腺肌瘤(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成因很複雜,目前被認可的學說有三種,第一是經血逆流,子宮內膜脫落後,隨著經血逆流到輸卵管、骨盆腔,內膜組織附著在骨盆腔腹膜前後側或卵巢表面,是比較典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第二種是局部性的侵犯,通常是在做子宮手術、刮除子宮內膜出現破口,子宮內膜組織滲透到子宮肌肉層裡生長,成為子宮腺肌瘤;第三種是隨著血液循環跑到更遠的地方,如肺腔、鼻腔等,造成咳血,是比較罕見的案例。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何彥秉表示,其實每一次經血來時,或多或少會有經血逆流的狀況,子宮有三個出口,兩側的輸卵管及下面的子宮頸,月經來時,子宮的肌肉層會有規律、有韻律地收縮,把經血由上往下擠,經血便從子宮頸的方向往陰道排出,但若子宮收縮不規則或強烈的痙攣,經血就會逆流往輸卵管或骨盆腔方向移動,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的情況發生。
另一個原因是免疫系統的失誤,有一些經血本來就會從輸卵管流到骨盆腔,這時身體的免疫力系統會像清道夫一樣,把流出去的子宮內膜組織細胞清掉,如果免疫系統的清道夫失常,無法將殘留在骨盆腔的子宮內膜組織清掉,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病灶,隨之而來的沾粘、疼痛,常讓女性患者痛苦難受。
續發性疼痛 隨時間推移越來越嚴重
大部分婦女都是因為經痛、不舒服而開始找醫生,何彥秉指出,並不是所有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都會有症狀,因為卵巢和骨盆腔的神經較少,有些人卵巢長十公分卵巢瘤還不覺有異狀,有些人開始有疼痛、不舒服的症狀,照超音波發現卵巢長了二公分的巧克力囊腫,因人的體質而異。
有些女性在青少年時期、月經初發時也會有經痛,稱為原發性的經痛,這種經痛通常會隨著子宮頸的成熟而慢慢消失,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經痛不同,好發在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之間,女性荷爾蒙刺激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病症達一定程度而產生的經痛,是續發性的疼痛,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疼痛會越來越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