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30歲前黃金階段 學會管理現金流、建立投資觀
卸下財經主播的身分,葉芷娟如今是穿梭在各個節目、論壇與記者會的財經主持人,回想起與財經的淵源,葉芷娟說自己對投資理財的啟蒙來自於父母。
「小時候我們家有好多的明信片,都是我爸媽要寄出去抽股票用的。」葉芷娟的父母有投資股票的習慣,從小便建立她「打敗通膨最好的辦法是投資」的理財觀念,不過知易行難,葉芷娟直到面臨職涯第一次轉職,差點陷入斷炊危機後,才開始學習管理現金流、建立理財觀念。
理財第一課:準備一筆「保命錢」
「我帥氣遞出辭呈後,回過頭才發現自己的戶頭只有一個月的生活費,這代表如果我在一個月內找不到工作,我的生活可能就要斷炊了!」回憶起當時心中的恐懼與慌亂,葉芷娟至今餘悸猶存。
所幸她很快地找到下一份工作,順利解除現金流危機,而這一次的慘痛經驗成為她開始學習理財的重要轉捩點。
葉芷娟回頭審視過往的消費習慣,她坦言自己初入媒體業,在電視台擔任記者時期沒有任何理財規劃,明明住家裡、吃家裡,生活費比許多北漂族少得多,卻是名副其實的月光族。
於是轉職後,葉芷娟開始嚴格管理自己的現金流,而她的第一步是記帳,同時幫自己準備一筆緊急預備金。
「我下載了記帳App,仔細記錄我的每一筆支出,精準掌握自己平均一個月的花費,接著我把這個數字乘以六,作為我的儲蓄目標。」從那時候開始,葉芷娟的戶頭裡一定留有至少六個月生活費的緊急預備金。
「說白了,錢就是膽啊!」葉芷娟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