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族領股利 怎麼節稅省最大?
台灣人喜歡存股,打造被動收入,不過一到報稅季,繳稅繳得好心痛,會計師胡碩勻提供幾項省稅的妙招。
存股族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有合併申報、分開申報二種,合併申報採用累進稅率5%~40%不等,分開申報股利所得要課28%的稅。
至於要用哪一種,要視狀況而定,胡碩勻說,經過計算,股利所得在七、八百萬以上,比較適合用分開申報。
大額股利 以公司持有股票較划算
他表示,股利可以扣抵8.5%,最高上限8萬的免稅額,所以470萬元以下的股利,平均有效稅率都還在10%~20%的稅率左右,比分離報稅的28%還低,當然是採用合併報稅。經過縝密計算,股利在七、八百萬以上,才適合用分開申報。
另外,個人可以持有股票,法人也可以持有股票,對於高股利所得者,可以用投資公司來節稅。
根據所得稅法第42條,國內營利事業取得國內其他營利事業的股票,所領到的盈餘跟股利,不用課徵20%的營所稅,只須課徵5%的未分配盈餘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但如果公司隔年度開股東會決定分配股利,也就是「自己公司分配股利給自己」,就回到個人股利所得制度,合併最高40%計算,可扣抵8.5%,上限8萬的免稅額或分開計稅28%。
比方說,1000萬的股利,分開申報以28%計算,需要繳280萬元的稅,轉換為法人持有股票,且隔年度不分配股利,則只需要繳50萬元的稅,馬上節省230萬元稅金。所以如果你是大額股利的存股族,用公司持有股票較划算。
坊間也有人在除權息之前賣出股票,除權息之後再買回,以避免最高28%的稅。如果在除權息之前賣掉,就要保證除息之後的價格要能COVER節稅的價格,有時可能為了省稅,賠了價差。例如,賣掉之後,連續二天漲停鎖死,買都買不到,上漲的部分等於節稅的金額,還是沒有省到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