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專家的三種保險選擇
台灣人愛買保險,更愛計較CP值。但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張壽險保單的保額,只有七十三萬元,對比國人平均每年十三萬元的壽險保費支出,台灣人投保壽險的CP值,似乎還有待加強。
買保險的目的,不外乎是希望在需要的時候,能夠獲得足夠的保障;如果能用相對便宜的保費,買到高額的保險保障,那更是眾人所樂見!不過,壽險商品百百種,業務員有業績壓力,推薦商品時不見得能完全客觀,消費者對商品一知半解;那麼,該如何選擇,才能買到CP值最高的保險?
這個問題,我們決定請「全台最精打細算的人」來回答。
根據精算學會統計,全台精算師不到九百人。在壽險業,精算師更是菁英中的菁英,全台二十二萬名壽險從業人員中,精算師僅一一八人。在學術界,具備精算博士學位的教授,更是屈指可數。
這些人,不僅懂保險、還很會算,那他們買什麼保險?本文採訪三位精算專家,提出四個保險問題,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Q:如果只能選一種壽險,你選什麼?
A:終身壽險
「雖然我買的第一張保險是定期壽險,但如果只能選一種,我選終身壽險。」中華民國精算學會理事洪祝瑞認為,純保障型的終身壽險,給付明確、保障終身,雖然定期壽險的保費較便宜,但時間到了保障就歸零,如果屆時已經高齡,反而必須花更多錢,才能買到足夠的終身保障。
此外,終身壽險還有一個定期壽險沒有的優勢,「萬一臨時需要資金,不得不解約時,終身壽險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也能拿來救急,」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教授張智凱解釋,定期壽險的保價金,在繳費初期開始累積,達到某個時間點後,便開始逐年下降,直到保障到期,保價金即歸零;而終身壽險的保價金,同樣隨著繳費期間增加,但因為保障是終身的,沒有所謂的保障到期,因此保價金只會不斷累計增加,不會減少或歸零。因此,假如保戶因故選擇解約,終身壽險的解約金也會比定期壽險高上許多。
不過,投保相同保額,終身壽險的保費會比定期壽險高,政治大學商學院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主任黃泓智建議,可以搭配定期壽險,拉高整體壽險保障,「假設三十~六十歲這段時間,是家庭責任最重的時候,三十歲時可以買一張三十年期的定期壽險,拉高這段時間的壽險保障,等到六十歲卸下家庭重任,就算定期壽險的保障到期,原有的終身壽險仍能持續有保障。」
Q:如果只能選一種醫療險,你選什麼?
買保險的目的,不外乎是希望在需要的時候,能夠獲得足夠的保障;如果能用相對便宜的保費,買到高額的保險保障,那更是眾人所樂見!不過,壽險商品百百種,業務員有業績壓力,推薦商品時不見得能完全客觀,消費者對商品一知半解;那麼,該如何選擇,才能買到CP值最高的保險?
這個問題,我們決定請「全台最精打細算的人」來回答。
根據精算學會統計,全台精算師不到九百人。在壽險業,精算師更是菁英中的菁英,全台二十二萬名壽險從業人員中,精算師僅一一八人。在學術界,具備精算博士學位的教授,更是屈指可數。
這些人,不僅懂保險、還很會算,那他們買什麼保險?本文採訪三位精算專家,提出四個保險問題,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Q:如果只能選一種壽險,你選什麼?
A:終身壽險
「雖然我買的第一張保險是定期壽險,但如果只能選一種,我選終身壽險。」中華民國精算學會理事洪祝瑞認為,純保障型的終身壽險,給付明確、保障終身,雖然定期壽險的保費較便宜,但時間到了保障就歸零,如果屆時已經高齡,反而必須花更多錢,才能買到足夠的終身保障。
此外,終身壽險還有一個定期壽險沒有的優勢,「萬一臨時需要資金,不得不解約時,終身壽險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也能拿來救急,」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教授張智凱解釋,定期壽險的保價金,在繳費初期開始累積,達到某個時間點後,便開始逐年下降,直到保障到期,保價金即歸零;而終身壽險的保價金,同樣隨著繳費期間增加,但因為保障是終身的,沒有所謂的保障到期,因此保價金只會不斷累計增加,不會減少或歸零。因此,假如保戶因故選擇解約,終身壽險的解約金也會比定期壽險高上許多。
不過,投保相同保額,終身壽險的保費會比定期壽險高,政治大學商學院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主任黃泓智建議,可以搭配定期壽險,拉高整體壽險保障,「假設三十~六十歲這段時間,是家庭責任最重的時候,三十歲時可以買一張三十年期的定期壽險,拉高這段時間的壽險保障,等到六十歲卸下家庭重任,就算定期壽險的保障到期,原有的終身壽險仍能持續有保障。」
Q:如果只能選一種醫療險,你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