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ing的12X藍光

差點沒被改叫「憂鬱藍光」的BD,雖然難以看出幾時能普及,卻已經有廠商迫不急待將燒錄速度推上12X。這隱約透露出,物理極限挑戰就在眼前,將開始影響BD燒錄倍速的演進。離普及八字還沒一撇的BD燒錄器,轉眼間就碰上極限考驗,無論燒錄倍速或其他發展的可能性,都格外引人好奇。

內容不單指電影光碟
BD相關技術產品滲透率在國外連年提升,好像不買它就落伍了,但台灣怎麼好像不是這樣啊?這要從內容部分來談起。
說到BD內容,多數玩家普遍認為是BD影片(BDMV),嚴格來講只對一半而已。在這個「高畫質」掛帥的時代,高畫質數位電視廣播系統(HDTV),也就只有BD錄放影機才能完整錄下高畫質節目,因而成為主要的「內容」來源之一。

說來悲哀,咱們台灣數位廣播系統建置時程一再推延,即便正式開播幾年了,也具有十餘個免費頻道可供收視觀賞,影像規格卻是很抱歉的480p。本質上來說,這規格數位廣播稱為一般畫質電視(Standard Definition TV),解析度不過就720 x 480,和DVD影片相當。這很難吸引普羅大眾花錢升級收視設備,連小編們也就只有玩電視卡的時後才會去收看。
如果想觀賞真正的高畫質節目,目前數位廣播僅有公視HiHD一個節目頻道,提供1920 x 1080解析度(1080i)高畫質內容。其餘也就只有中華電信MOD可以選,但你知道這是要收錢的,況且也不大容易利用BD錄放影機將內容錄製下來。所以說,DVD錄放影機就能滿足台灣使用者的需求,BD壓根兒不會有人想去用。

電影光碟普遍被視為普及的關鍵,除了能夠帶動家用播放器成長,電腦光碟機也會受惠。



DVD升級至BD的難處
先天環境不足的台灣,DVD是推行BD較為緩慢的另一項因素。相較於VCD提升到DVD所帶給人的驚豔感,從DVD再到BD,理論上也應該有對等的進步,然而實際給人的視覺衝擊卻未必那麼強。
這是由於近年來影像處理晶片技術進步,DVD播放器開始搭載著升頻(upscale)機能,能夠將DVD原本的480p訊號經由演算,重製處理為1080p/i規格。論畫質,當然還是沒有原生高解析度的BD影片好,但也可以滿足多數消費者的眼睛,只有體驗過BD高畫質魅力的玩家,才會產生揚棄DVD的念頭。
此外,升級至BD高畫質環境,除了播放器更得搭配Full HD電視機,才能完整體驗高畫質魅力。由於整體花費遠大於舊產物,而成為另一個阻力。
對電腦玩家來說,就算家裡裝了幾條光纖寬頻網路,如果沒有開牧場養動物,也沒有抓音樂或什麼東西來著。別說25GB、50GB的BD用不到,DVD應該也是放著長香菇,幾百年才動用一次吧。要人掏一萬元來買BD燒錄器是真的沒有說服力,花三四千元買台BD Combo光碟機,偶爾看看影片就算奢華的幸福了。不難想像,讓人找不到敗家理由的BD,在台灣電腦市場並不吃香。



本期其他文章